一、擴大就業的原因
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徑,必須擺在解決民生問題的突出位置。要繼續實施積極的 就業政策,堅持把發展經濟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 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逐步建立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 業良性互動。
就業是當前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獲得收入、維持生計 和進一步改善物質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徑。解決群眾的就業問題,就是解決民生的根本問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 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積 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培 訓。深化戶籍、勞動就業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人員流動政 策,規范發展就業服務機構。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余勞動 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加強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指導和服務。擴大再就業政 策扶持范圍,健全再就業援助制度,著力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 制,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嚴格執行國家勞動標準,加強 勞動保護,健全勞動保障監察體制和勞動爭議調處仲裁機制,維護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合法權益。”黨 中央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提出就業 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確立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并舉的戰略,有力地推動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 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的高度,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 緊迫性,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措施,切實把關系人民群眾切 身利益的就業問題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二、當前解決就業間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間題
近幾年,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首次突破1 000萬人,是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年。隨著我國新的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通過減 免稅費和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措施,更多的勞動者實現了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定額稅收減免和社會保 險補貼措施,使更多的企業吸納了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公益性崗位和社會保險補貼措施,不少零就業 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走出困境。免費的就業服務和培訓,更是幫助大量勞動者提高了就業能力。
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更要看到我國有13億人口,有8億多人需要就業。“十一五”期間,我國 的就業工作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主要表現為:
1.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到2010年,全國勞動力總量將達到8. 3億人,城鎮新增勞動力供 給5 000萬人,而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 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 000萬個左右。
2.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 術職業需要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亟待提高。
3.人才和勞動力市場不規范。一些非法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損害勞動者權益現象突出;一些 職業中介機構、用人單位因勞動者性別、年齡、身體殘疾等原因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4.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相對滯后。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國際化趨勢,對勞動者的職業能 力和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強就業前培訓、在職職 工培訓以及對進城就業農村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等十分迫切。
5.目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問題比較普遍,需要對其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 服務體系以及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制度,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已 經成為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
三、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要求和途徑
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實“十一五”時期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貫徹落實“勞動者 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在重點解決好體制轉軌遺留的再就業問題的同時, 努力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有步驟地統籌城鄉就業和提高勞動 者素質,探索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就業再就業工作主要任務是:基本解決體制 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重點做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集體企業下崗職工、茵有企業關閉破產 需要安置人員的再就業工作,鞏固再就業工作成果,增強就業穩定性;努力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的就 業工作,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開發就業崗位的同時,大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能 力;改善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環境,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加強失業調控,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控制 在合理范圍內,減少長期失業人員數量;加快就業法制建設,逐步建立就業與社會保障工作的聯動 機制。
《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2010年)》指出,實施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 和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具體措施包括:
1.實施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并舉的戰略,確立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增長方式。
2.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3.不斷完善市場就業機制,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建立城鄉統一、平等競爭的勞動力市場,逐步消
除就業歧視。
4.建立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覆蓋城鄉勞動者的就業管理服務組織 體系,建立健全縣鄉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 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實施公共就業服務統籌管理,完善服務手段,開發服務項目,拓展服務功能,為城鄉 各類勞動者提供有效服務。
5.加強失業調控。妥善安置關閉破產和重組改制國有企業的分流職工;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 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規范企業裁員行為,加強對正常生產經營企業裁員的指導; 建立失業預警機制,制訂預案和相應措施,對失業進行有效調控,減少長期失業人員數量,保持就業形 勢穩定。
6.完善境外就業管理體制,健全外國人在我國就業管理制度。建立境外就業突發事件協調處理 工作機制,保護境外就業人員合法權益。加強對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的監管,規范對境外就業人員的服 務。加大弁拓境外就業市場力度,擴大境外就業規模。加強對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管理。
四、抓好重點人員的就業工作
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基本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重點做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 員、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人員的再就業工作,鞏固再就業工作成果,增強就 業穩定性;努力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工作,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開發就業崗位的 同時,大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改善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環境,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具體來說:
1.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
2.做好農民工就業工作。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 財富、提供了稅收。
3.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實施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和推進 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滿足學生家長和畢業生實現就業愿望的需要,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 需要,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一要全面貫徹落實好各項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 業;二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開發基層公共服務性崗位的新機制;三要進一步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和靈活就業的扶持力度;四要深化戶籍、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優化制度環境;五要加強對未就業畢業 生的就業服務和幫助;六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體系;七要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 革,努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
總之,我們要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將就業再就業工作放在 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認真總結經驗,完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建 立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業之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