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判斷題 |
第 6 頁:辨析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7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正確,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內。
1. 隨著生產和生活垃圾的急劇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問題。而有關專家卻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將垃圾看成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C )。
A.堅持了聯系的觀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t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
C.堅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D.違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2.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 C )舉行,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A.奧斯陸 B.斯德哥爾摩 c.哥本哈根 D.北京
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這是因為(B )。
A.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是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B.沒有農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全面小康
C.農業既是工業原料的基地,又是工業品的廣闊市場
D.增加農民收入可以擴大有效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4. 楊志軍的單位今年又蓋了一批房屋,楊估計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先按房屋面積買了—些純毛地毯,準備搬進新居時鋪上,但到時楊未能分到三居室。楊購買地毯的行為(D )。
A.是無效行為,因為楊購買地毯的目的沒有實現,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實的
B.是可撤銷行為,因為楊購買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誤解
C.是有效行為,因為該行為雖有誤解但不是重大的
D.是有效行為,該行為的效力與單位分房之間沒有內在聯系
5. “樹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醫得生,遇庸醫致死”這說明( C)。
A.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外因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
D.外因不一定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6.領導科學的根本任務是(B )。
A.為領導和領導機關提供科學的理論根據
B.揭示領導活動的規律
C.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D.促進領導藝術的提高和升華
7. 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形式是(C )。
A.橫向經濟聯合 B.跨國公司 C.公司法人制 D.托拉斯
8.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發。眾多消費者表示即使價格再低也絕不再購買三鹿的產品,從而使其銷售量一路下滑,最終導致原先經營良好的三鹿集團瀕臨破產。這表明(C)。
A.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決定商品的銷售量
B.企業產品質量的好壞最終決定商品的價格
C.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D.企業只要擁有優質的產品,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9.行政處罰由( C)的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
A.違法行為人住所地 B.違法行為人經常居住地
C.違法行為發生地 D.行政機關所在地
10.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違背法律授權的宗旨,超越職權范圍或者違反職權行使的程序,從而導致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應判處(B )。
A.玩忽職守罪 B.濫用職權罪
C.徇私枉法罪 D.徇私舞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