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11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15 頁:判斷題及作文 |
一、單項選擇題(1-60題,60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首先要:
A.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B.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C.樹立科學的統籌觀 D.樹立科學的全局觀
【答案】B。解析:發展觀是關于發展問題的總的看法,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政績觀是領導干部對政績所持的態度,包括為誰創造政績、創造什么樣的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如何評價政績等基本問題。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首先就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就不可能落實正確的政績觀。”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與正確政績觀的關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鑰匙。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
A.速度至關重要 B.以人為本
C.要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 D.全面、協調、可持續
【答案】B。解析: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今年6月25日,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再次重申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這是因為:
A.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是全國人口的大多數
B.沒有農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全面小康
C.農業既是工業原料的基地,又是工業品的廣闊市場
D.增加農民收入可以擴大有效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答案】B。解析:解決“三農”問題,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關鍵。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這是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問題
4.十六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以 為核心。
A.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
B.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C.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
D.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答案】B。解析:闡明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5.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 ,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 ,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 。
A.改革開放 快速發展 與時俱進
B.快速發展 實現小康 改革開放
C.改革開放 與時俱進 快速發展
D.快速發展 實現小康 與時俱進
【答案】A。解析: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
6.“三個代表”這一科學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創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B.什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C.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D.怎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答案】C.解析: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科學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集中全黨智慧,以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理論勇氣進行理論創新,逐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系統的科學理論。這一科學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