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事業單位考試中對于節氣的考查也逐漸增多,但是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在這部分仍然很陌生,更是不知道考試都會怎么考。在此考試吧幫各位考生提供了關于二十四節氣的備考知識,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提供參考。
一、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是什么
1.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記憶方法:24節氣歌4句話,每句代表一個季節(分別為春夏秋冬),各位考生在記憶時就可以根據每個季節的特點去記憶:
立春——春之始,我們常說“春雨綿綿”,所以立春之后就是雨水;春天天氣回暖,漸有春雷,驚醒蟄伏在土里冬眠的蟲子,此為驚蟄;春季晝夜平分那天為春分;春天的清潔明凈又為清明;又至春雨潤五谷,才有谷雨,至此春季節氣結束。
立夏——夏之始,作物顆粒飽滿才有小滿;作物既飽滿就要收割,才有收割之后的芒種;至——極也,是以晝最長那天為夏至;夏至之后有小大暑,至此夏季節氣結束。
立秋——秋之始,秋既到暑要散,才有處暑;暑氣散而寒氣來,露凝而白,才有白露;寒氣又重是為寒露;天氣又冷,露結為霜,此為霜降,至此秋季節氣結束。
立冬——冬之始,冬雪由小至大,為小雪大雪;日最短那天為冬至;冬季冷,又分小寒大寒,至此冬季節氣結束。
三、考查方式
1.問:夏滿芒夏暑相連,此句里頭包含幾種節氣?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季包含的節氣有: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6種。這種提問考試容易忽視“暑相連”是兩種節氣。故考試應熟悉每句節氣歌的內容。
2.反映季節變化的節氣有:四立、兩分兩至。
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有:小大暑、處暑、小大寒
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有:雨水、谷雨、小大雪
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有:小滿、芒種、驚蟄、清明
反映水汽凝結、凝華現象的節氣有:白露、寒露、霜降
3.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我國傳統節日的是:清明節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各位考生需注意的是此題易混淆選項為寒食節。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晉文公為紀念被大火燒死的介子推而設,這一天禁煙火食冷食,是有紀念意義的節日而非節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