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定資料2”中的文章作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請結合“給定資料”,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見解。(15分)
要求:全面、簡明。不超過250字。
【思路點撥】
閱讀題干,審清題意
閱讀題目,本題要求談對一種說法的見解,換言之,就是闡釋該說法。題干明確說明結合“給定資料”,要求提及全面、簡明,所以不要單純著眼于從“給定資料2”中提及要點,以免遺漏要點。
閱讀材料,提煉要點
這一說法涉及兩個主體:一為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二為長城、故宮,可知長城、故宮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回到材料中尋找與兩個主體有關的要點。給定資料1圍繞傳統結婚儀式展開,主要說明傳統婚慶儀式沿襲了鄉村習俗,傳承著某種精神。題目中說法的出處在給定資料2,那么重點閱讀給定資料2。給定資料2講到文物即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不斷流失、盜墓猖獗,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毀滅更加觸目驚心,資料中一系列問句均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模糊不清,所以導致其面臨危機。資料2緊接著闡述作者之所以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重要的原因,即長城、故宮已失去其實用性。而戲曲、剪紙等活著的文化,集中體現著古老東方文化的獨特、優美與神秘,表明我們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此處同資料1都在講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資料2緊接著講到民間文化消失后無法再生,這是在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資料2最后一段講到某些政府官員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誤區,不僅沒有增加文化內涵,反而傷害了文化。這也是在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此問題同之前的問題可以進行合并。
資料3主要講述不同地區在保護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經驗;資料4主要講述媽祖文化;資料5主要講述平陽鶴溪缸窯曾經的輝煌,而今急需保護促進發展。由這三則資料可知,特色文化只有保護到位才能不斷發展、創新。資料6講述作家F對文化發展與保護的看法,他提出全民保護與科學保護,這兩點即為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可用對策。資料6最后再次闡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那么此處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加工要點,組織答案
對以上進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邏輯,既然是談對一種說法的見解,那么無非兩種態度,肯定或者否定,結合給定資料來看,材料的整體傾向與資料2中文章作者的觀點是保持一致的,所以應對該說法持肯定態度。那么作答邏輯可以先表明態度,說明該說法的正確性;其次闡述肯定的理由;最后對觀點進行總結,聯系實際,那么本題總結時應結合給定資料簡單談談如何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答案】
這一說法表達的內涵是:長城、故宮僅是古文明的軀殼,它已失去實用性。而戲曲、秧歌、剪紙、刺繡等才是鮮活的文化,它集中體現了古老東方文化的獨特、優美與神秘,還傳承著獨有的民族精神,可以讓人獲得精神歸屬感。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毀滅便無法再生,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長城、故宮還要重要的財富。然而由于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認識不夠,導致其遭遇危機;某些政府官員在文化理解上的誤區未能增加文化內涵,卻傷害了文化。因此,還需推行全民保護與科學保護,通過一系列的全面系統的保護工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