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獨父母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其養老醫療問題得不到保障,這個情況你怎么看?
【試題類別】 綜合分析題
【考查要素】 綜合分析能力
【思路點撥】考生在回答該題時需要明確“失獨父母”是什么,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框架來答題,本題的主體是“失獨家庭”,切入點是落在社會養老保障,考生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審題。
【參考解析】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當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幾十年后的今天,有這樣一個群體——“失獨父母”。有人口學家預測,未來中國失獨家庭未來將達到一千萬,此類家庭已經成為新的困難群體。失獨父母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其養老醫療問題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已經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出現這類的問題的原因在于:
第一,養老觀念太傳統。古話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饑”。養兒防老是一種典型的私力救濟,它主要靠道德倫理維系,卻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因素,因此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后,一家只有一個孩子,“養兒防老”的觀念亟待更新。
第二,扶助制度不完善。目前的扶助制度更多的是落在字面上,在具體的實行中有太多不確定。再加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扶助政策也沒有落實到位,就此導致了很多失獨家庭養老困難,晚年生活艱辛。
事實上,失獨父母和家庭需要的不僅僅是同情,而是切切實實的關愛。
首先,政府應該細化扶助標準。2001年12月份出臺的《中國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但對于這個“必要的幫助”究竟是什么樣的標準且如何實施并沒有明確說明。只有細化了“必要幫助”的界定和范疇,好的政策才能落實到位。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開展對失獨家庭的調查,了解他們實際困難和訴求,政府部門要出臺失獨幫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穩定性和普惠性。
其次,家庭需要轉變養老觀念。除了最傳統的“養兒防老”,現在的“社區養老”、“以房養老”等各種養老渠道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養老難題。無論是否是“失獨家庭”,在現在這個老齡化不斷加速,人口流動極快的社會進程中,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接納更多的養老觀念,集中社會力量養老是中國養老的未來。
第三,社會應該關愛失獨家庭。失獨家庭是整個中國老齡工作中的新問題,國家的老齡政策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一定出臺相應的幫扶方法,但是這需要時間。因此,我們需要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希望“失獨父母”也能安享晚年。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組織愛心人士和專業心理輔導團隊,可以結對幫扶“失獨”家庭,在精神上給予幫助和鼓勵,使他們從心理上擺脫失去獨生子女的陰影。
可以這樣說,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失獨父母”今天的養老問題,是目前整個社會養老難的縮影。尤其是在目前中國“421家庭”為主體的情況下,養老更是民生的重中之重。
【高分點睛】此題要求考生要對題目中所給出的“失獨父母”有具體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能夠進行深入的分析。要對目前這一現象產生的影響進行說明,同時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以及對于目前現狀所能采取對策方法,形成完整的論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