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生準備公務員考試面試的過程中,往往陷入一個迷茫的境地,不知該如何把握知識儲備的方向性。這時候,查找資訊無疑是大家最常用的,也最為便捷的方式。
現(xiàn)在很多網(wǎng)站,包括極大一部分的公考培訓機構(gòu),都在宣稱“九大能力”,仿佛“九大能力”就是公考面試中的無上寶典、指路明燈。但這在某種程度上對考生是一種誤導,并不能直接用于備考。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九大能力”的出處和內(nèi)容�!熬糯竽芰Α眮碓从�2003年11月18日國務院人事部印發(fā)的《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具體包括: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diào)查研究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心理調(diào)適能力。
根據(jù)官方說法,這“九大能力”其實主要針對公務員崗前培訓、內(nèi)部選拔、考核等工作,也就是說,它面向的是在職的公務員,而且,即使在公務員內(nèi)部,也會根據(jù)不同職務公務員的特點制定細化的標準。作為一名普通考生,對自己所報考的崗位顯然不會有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因而在公務員考試面試階段,這九大標準只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已。
說到這里,既然“九大能力”并不能直接用于備考,那考生究竟應該如何把握公務員面試準備的方向呢?
在參考了“九大能力”、同時吸納了大量教研經(jīng)驗的基礎上,新東方公考研究院的老師們?yōu)榇蠹铱偨Y(jié)出了如下的備考方向。
首先,考生需要樹立起四種意識:政治鑒別意識、依法行政意識、公共服務意識、權(quán)屬意識。由于考生尚未進入公務員序列,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公務員培訓,因此也就無法具備相應的能力,但是考生必須在考前去樹立這樣的幾種意識。在政治上,要緊跟國家大政方針,熟悉當前的政策形式;在執(zhí)行中,以法為綱,嚴格約束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在服務中,貫穿服務意識,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fā);在工作中,強化權(quán)屬意識,準確認識自己的職責,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其次,考生需要糾正三種習慣:語言習慣、行為習慣、思維習慣。這三種習慣的糾正并不是割裂的、相互獨立的過程,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三種習慣的糾正過程也可以稱之為“角色定位轉(zhuǎn)換”。從考生進入公務員面試備考時起,就要進行身份定位的轉(zhuǎn)換,具體而言,就是將個人日常語言轉(zhuǎn)換為政府語言、將個人行為模式轉(zhuǎn)換為政府行為模式,將個人思維立場轉(zhuǎn)換為政府思維。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或改變都需要時間,因此,考生要成功糾正這三種習慣,實現(xiàn)角色定位轉(zhuǎn)換,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有意識、不間斷的培養(yǎng),這從短期目標來說是為了本次面試,而從長遠目標來說,這是在為今后的公務員職業(yè)打好基礎。
再次,考生需要提高兩種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公務就是公眾事務,也就是說,公務員的工作是在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進行服務,是在解決人民生活中、政府運作中、國家社會發(fā)展中所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紛繁復雜的。這就要求考生培養(yǎng)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點,相信考生在之前的申論考試中已經(jīng)有所了解,在此不做贅述。
最后,考生需要重復一種方法:實戰(zhàn)模擬。這一點不難理解,即使考生學習了再多的知識,了解了再多的技巧,不通過練習來強化,最終到考場也很可能會不知所措、前功盡棄。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了知識,掌握了技巧之后,不斷地進行實戰(zhàn)模擬,才有可能在真正的面試中勝出。正如新東方公考研究院的老師說的:只有把模擬當作正式面試,才能在將來把面試作為一次模擬。
最后再總結(jié)起來,就是樹立四種意識、糾正三種習慣、提高兩種能力、重復一種方法,這也是題目中所說的“四三二一”。希望考生們能夠借助這篇文章,糾正自己對公務員面試備考方向的錯誤認識,從而進行有效地復習準備。
相關鏈接: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