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近日,溫州高三學生馬某,因停車與路邊小賣部店主發生糾紛。在爭執中,他打傷了店主2歲的女兒;開車逃跑時,又撞傷一名上前阻攔的熱心市民。據媒體報道,馬某事發時曾大喊“我爸是市長”。隨著這句話在圍觀人群中流傳蔓延,事態迅速擴大,短時間內上千人聚集,不僅圍住19歲的肇事者富家子馬文聰和到場民警達5個多小時,而且不少人情緒失控,上演了一出“怒砸奔馳”的“威武活劇”。與此同時,通過微博“我爸是市長”也在網上瘋傳,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批判聲、叫罵聲此起彼伏,整個網絡輿論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之中,然而,事后證明,這句掀起軒然大波的話是謠言,是有人蓄意在網絡上散布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無獨有偶,連日來,從“UFO驚現廣州岑村”到“教授‘潛規則’女研究生”,再到“陸豐兩小孩被打死”,網絡謠言層出不窮。
二、相關評論
1、新華網評:鏟除網絡謠言之毒須加大打擊力度從來沒有一種渠道,可以容納如此海量的信息;從來沒有一個平臺,可以匯聚如此豐富的民意,但互聯網做到了。在中國,互聯網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里發展迅速,網民人數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快步前進的洪流也伴隨著謠言傳播的“泥沙”,要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必須徹底鏟除謠言的土壤。
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為信息的快速流動和廣泛傳播提供了極其高效和便捷的載體。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網絡謠言,給互聯網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和危害。今年年初,有關鹽荒的謠言在網上廣泛傳播,迅速演化成全國范圍內的食鹽搶購,結果證明不過是虛驚一場,但很多市民卻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諸如此類的各式謠言在網絡上發酵、流傳,對網絡公信力產生沉重的打擊,嚴重干擾了社會秩序。
2、新華網評:誰該為網上謠言埋單“后媽虐童”、“艾滋女事件”、“搶鹽”風波……這些貌似悲情、正義的謠言,一次又一次把我們騙得夠嗆。制謠傳謠的行為必須承擔道德和法律的責任,但誰是這個虛擬空間的責任主體,誰該為這個惡劣行為埋單?毫無疑問,制謠傳謠者有責任,監管部門有責任,謠言滋生和傳播的網站,當然也難脫干系。
不久前,國信辦網絡新聞局負責人也明確指出,互聯網企業和網站要加強信息發布管理,不得給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并表示要嚴懲制造和傳播謠言的人員和網站。社會的呼吁和管理層的要求很明確,網上謠言泛濫,網站難辭其咎。互聯網是一個公共信息平臺,你搭建了這個平臺,就有責任管理好這個平臺,最起碼的,要保證這個平臺的信息不危害社會秩序,侵害他人權益。
三、模擬題
談談你對“網絡謠言”的看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