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文章標題,考生可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何為人際溝通題的“后果預設”呢?作為公務員面試的常見題型,很多考生對人際溝通題的題型判斷、測評要素和答題思路可能已經有所了解,所謂“后果預設”,是指針對人際溝通題核心人際矛盾的解決,在進行必要的溝通后,根據題干描述,溝通的后果存在不確定性的情形。當然,任何人際溝通都不可能出現絕對性的后果,我們所說的不確定性實際上是一個相對概念,一定要結合題目做判斷。
比如“你入職后,發現大家都不理睬你,你該怎么辦?”,作答這道題目的時候,考生就要根據大家不理睬你的主要原因,運用人際溝通技巧,妥善解決問題,構建和諧的團隊關系,就不能做不確定性的后果預設,因為這樣會讓考官質疑考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而“領導調動你,你覺得知識背景和能力不勝任,另一職位比較適合,你怎么辦?”,作答這道題時,在你向領導溝通后,領導就有可能做出不同的工作安排,這種不可抗力導致的不同后果就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后果預設。
考生在作答這類人際溝通題時,就可以針對不同后果,做出相應的后果預設,往往可以讓問題的解決更加圓滿,體現答題亮點。比方剛才這道題目的后果預設:“假如向領導溝通后,領導根據我的具體情況,對工作安排做出相應調整,我一定要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工作,同時加強學習,為以后可能的工作調整做好準備;如果在向領導溝通后領導依然把我安排到這個崗位上,我也會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迎難而上迎接挑戰。因為我相信領導作出這種安排一定是組織的需要,一定是相對而言我是最佳人選,我們只能適應工作需要,而不能推為逃避。這時候我會根據自身能力和崗位差距加強學習,攻堅啃硬,爭取通過加強學習迅速適應崗位要求,完成領導囑托!币粋周詳的后果預設既體現了考生對組織文化的認同,也體現了考生端正的工作態度,往往會起到不錯的答題效果。
再比如這樣一道題目:“你和一個同事能力都很強、資歷等都一樣,這次有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但是同事在領導面前貶低你,你如何處理?”。顯然,在你向相關溝通主體做出溝通后,依然會出現不可控的溝通后果,這時候,考生同樣可以在結尾進行心理預設:由于我和同事能力都很強、資歷都一樣,如果最終同事獲得了這次出國深造的機會,我也會以平常心看待,把本職工作作為完善自身的平臺繼續加強學習,并向同事取經,爭取工作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其實,后果預設對無矛盾類的人際溝通題也一樣適用。比如:“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一名新錄取的公務員,在上班第一天如何能給同事們留下好印象?”,在考生闡述完給同事們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種種舉措之后,考生可以這樣收尾:最后,我想談的是,“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想要得到領導和同事的長期的信任和認可,還必須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踏實肯干、謙虛熱情地待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