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今日發布,與去年相比仍是“一字未改”,確定考試時間為2012年11月25日,這期間的一個多月乃是申論備考的黃金時期,是提高申論作答水平的關鍵階段,如何抓住和安排這一“黃金月”關系到考生的成敗。考試大綱的發布也繃緊了考生們的神經,不少考生反映申論是一根硬骨頭,啃不動啃不透,那么如何來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這一“黃金月”呢?這里,專家為各位考生提供了申論備考的必勝攻略,以供大家參考,拿到理想的成績才是硬道理。
一、真題研讀不可少
真題具有嚴密、規范的特點,對考生理解考綱和考查要點也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因此對于考生備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們備考申論的過程中,必須將歷年真題反復研讀、仔細琢磨,尤其是近三年的真題,考生務必熟爛于心,把握命題規律和考查意圖,以便于作答時胸有成竹、從容應對。
根據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我們不難發現申論的命題基本上有概括題、觀點分析題、對策題、寫作四大類。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題、怪題、難題,例如2012年國考(副省級)第二題“‘給定資料5’中提到,某網站曾組織網民進行了一場討論。請你根據‘給定資料’,反駁‘網民A’的觀點”,本題為新型題目,難度較大,但是考生切莫慌亂,遇到此類題型還是要冷靜沉著,仔細審題,根據材料作答,基本答題思路還是指出網友A觀點的錯誤問題,根據給定材料分析錯誤原因。只有在反復研讀真題的基礎上才能積淀出高超的答題技巧,因此,申論備考首先要依托歷年真題。
二、時事熱點多關注
申論考試的材料一般都是圍繞著社會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關注“民生問題”,更加關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下來,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近幾年申論的考試話題。
國考年份 | 申論問題 |
2006年 | 突發性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 |
2007年 | 城市建設中的土地征用問題 |
2008年 | 水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及民生 |
2009年 | 糧食安全和產業結構 |
2010年 | 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 |
2011年 | 黃河治理、黃河精神、中華文化傳承(副省級)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和無根文化(地市級) |
2012年 | 道德文化(副省級) 安全與災難(地市級) |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申論考試材料來源大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大多是群眾密切相關的話題,因此,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切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多看書讀報,關注社會熱點,思考相關問題、分析原因、給出解決辦法。近來社會熱點也是層出不窮,諸如陜西“微笑門”引發的網絡反腐熱潮、“十一”長假景區垃圾成災引發的公民文明大討論等等,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思考空間,考生可以以此為背景材料加以模擬。
三、政策評論善模仿
除了關注社會事實熱點,考生還需關注政府出臺的相應政策、媒體評論等信息。政策和評論不僅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信息來源,在答題中信手拈來增加亮點,還能夠使我們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幫助我們規范用語、準確用詞,甚至某些觀點的借鑒還可以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務必關注國家政策、學習模仿媒體評論的寫作。那么,我們應該關注哪些材料呢?
一是《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是中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報紙及時準確、鮮明生動地宣傳黨中央精神和中國政府最新政策、決定,報道國內外大事,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考生可重點閱讀相應政策和社論、評論員文章并加以學習借鑒。
二是《半月談》。《半月談》具有語言樸實簡練、內容貼近社會生活又和國家政策緊密相連的特點,因此《半月談》中對社會熱點話題的剖析對大家復習申論有很大的幫助,很多老師都將其看作參加申論考試的必備資料。《半月談》中特別是“半月評論”中的文章大都可以作為申論范文來進行借鑒和模仿。
三是黨和政府重要文獻。歷年的申論考試中不乏有引用黨和政府重要文件作為材料的先例,因此考生在復習備考中還應了解最近的政策文件,如“十二五規劃”、國務院工作報告,以及即將召開的“十八大”報告,以提高申論考試中用語的準確度和對當前最受關注問題的了解。
此外,新華網和人民網較為權威,信息豐富,考生也可以關注其新聞和評論文章,并要善于模仿其寫作方式、論證方法。
四、模擬訓練得成效
歸根到底,申論考試水平的提升還得多練多寫,為了把每天的最佳狀態調整到考試的時間段,建議考生每天下午2:00—4:30做一套模擬試題,寫完后,再與標準答案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完善自己的答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