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總要有點陽剛之氣,一個民族更要有點陽剛之氣。在強權與暴力面前,不能總是像縮頭烏龜一樣沒有出息。近代中國陷于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悲慘境地,原因固然很多,但中國人性格的衰弱當為其中之一因。
“以和為貴”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這種哲學對于化解矛盾,息事寧人,塑造平和寬容的民族性格,乃至于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都是有益的;但是倘若我們對這一哲學的信奉過了頭,就失去了平衡。陰陽平衡是事物的規律,只和而無爭,斷難維持長久。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上,一個個橫空出世的強大王朝,總是以一群英雄豪杰的強悍姿態開其端,而畫上句號的,往往是一些弱不禁風的陰柔天子。秦朝的一統天下,漢朝的勇猛出擊,唐朝的鼎盛氣象,明朝的光復漢治,清初的開拓疆土,無一不是積極進取的結果。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也同樣能夠證明這一點,如果沒有偉大光榮的抗日戰爭,如果沒有橫刀立馬的抗美援朝戰爭,如果沒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邊疆的自衛反擊戰爭,試想中國哪里會有今天的國際地位?西方人信奉實力,在近代以來西方人主宰的世界秩序中,一個沒有力量的民族不但不會贏得尊重,反而會招致侵略和欺凌。弱肉強食是動物的基本生存法則。不管人們用怎樣美妙的詞藻描繪人類的文明歷史,實際上弱肉強食也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生存法則之一,侵略戰爭就是人類社會弱肉強食的最高形態,這就使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也散發著血腥的氣味。我們可以不喜歡這種血腥的法則,但我們卻不得不去正視它、適應它。
環視全球列強,無論美國、俄國、德國、日本,無一不是強悍尚武之國。古往今來的歷史經驗都說明,成就一件事情乃至振興一個國家,僅有智慧是不夠的。*著智慧可以制定方案,而實現方案需要行動,行動無一例外地會遇到種種艱難險阻,沒有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堅強意志,再好的方案也實現不了。這就如同一個人的成才一樣,既取決與智商,更有賴于情商。國家亦然。國家的情商是什么?是國家意志是否堅強,民族性格是否驍勇。在這方面,日本的強大乃至韓國的振興,都足以為我國之鏡鑒。
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我們的綜合國力有了顯著增強,我們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但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改造和完善我們的國民性,就是一個必須正視、必須進行的重大任務。道理很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