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注意事項及給定資料 |
第 3 頁:作答要求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5.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和復雜。它既是宏觀經濟失衡的一種表現,又能對宏觀經濟失衡進行必要的調整。
對于生產來說,首先,商品價格的上漲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迅速上升,資金利潤率下降,從而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投資風險,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次,政府采取的價格管制辦法降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削弱了經濟的活力。但是通貨膨脹也迫使部分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對分配來講,通貨膨脹的影響主要是改變了收入和財富占有的比例。收入分配進一步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通貨膨脹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征稅,會加速收入向政府聚集。由于大多數人依靠工資和薪金生活,同時工資存在剛性的特點,在通貨膨脹時期,工資的增長常常滯后于物價的上漲,因此,工薪階層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由于存在工資對物價調整滯后的現象,總體上企業的利潤往往會增加,特別是價格漲幅較高的行業,利潤增長會更快,從利潤中獲取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處,從而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從消費來說,通貨膨脹對生活性消費的影響有三:一是減少了居民的實際收入,意味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下降,從而限制下一階段生產的發展;二是由于物價上漲的不平衡性,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所受的損失不一樣,加劇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矛盾;三是造成市場混亂,加劇了市場供求之間的矛盾,使一般消費者的損失更大。
從流通領域來講,通貨膨脹會打破流通領域原來的平衡,使正常的流通受阻。還會制造或加劇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使本來供需平衡的市場狀況變成不平衡;另外,在通貨膨脹時期,由于物價大幅度上漲,幣值降低,潛在的貨幣購買力就會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同時,人們由于對貨幣不信任而不斷轉手,使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從資產方面來說,資產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同時,許多企業和家庭還有負債。由于我國利率倒掛(把錢存在銀行,財富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物價上漲而貶值),居民的存款利息和債券收入將受到損失,而借債者的實際債務負擔可以減小。通貨膨脹有利于債務人,卻有損于債權人。
6.作為一家生產“鄉巴佬”食品的企業來說,這半年來,溫州勝利食品廠感受到了很大壓力。該食品廠負責人說:“原料價格漲了近一倍,我們終端價格卻不敢漲價,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該怎么過?”據悉,因為原料價格的上漲,這家食品廠今年幾乎已經沒有利潤可言,但是為了維持資金流,也不敢停工。由于大多數企業一般在接單后才組織原材料采購和進行生產,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企業采購原材料時往往面臨利潤空間縮小甚至虧損的情況,中小企業反映尤其強烈。
證券資深分析師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導致存貸利率上調,對負債率較高的行業來說,債務將會加重,影響較大。企業一般都有在銀行貸款融資,存貸利率上升,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這樣會迫使一些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降低成本,從而也將會起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另外,在這段時期內,有些小型企業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型同類企業吞并。
根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對東莞市部分企業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企業存在用工缺口,其中近40%表示缺工比較嚴重。近年來,全國各地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今年以來,調整的頻率明顯增多、幅度明顯提高,企業工資成本急劇上升,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迅速惡化。正是這兩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企業用工成本面臨持續的上升壓力。
今年以來,多數地區普遍遭遇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政府部門采取的“拉閘限電”、“錯峰用電”等措施,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小企業。為應對電力供應緊張,不少企業開始自行發電維持生產。企業自行發電,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有的企業反映,每度自行發電的費用要比網供電高出50%~70%。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加劇了中小企業經營的風險。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已經超過2%,對出口企業產生較大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值1%,至少降低出口企業利潤空間5%左右。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影響企業出口盈利。另外,由于接單和結匯的時間差引起的匯兌損失也減少企業利潤,甚至出現部分訂單虧損。當前,人民幣未來升值速度和水平的不確定性使出口企業謹慎接單,大單變小單,長單變短單,影響企業出口業務的開展。人民幣升值與國際經濟復蘇步履蹣跚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相互交織,加劇了企業生產經營風險。
7.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但是,世界經濟將面臨眾多不穩定因素,復蘇的復雜性、曲折性將進一步顯現和放大,世界經濟還沒有進入穩定增長的良性循環,系統性和結構性風險仍然比較突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依然極為復雜。
但是,201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具有不少有利條件。我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全面啟動將帶來一大批產業升級投資項目的開工,催生一批新的產業增長點,我國將走在世界“產業換擋”的前列。“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啟動將使居民收入增長有了體制性保障。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也有利于勞動者報酬水平的穩步提高。隨著國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斷推進,收入分配格局不斷向有利于居民、勞動者的方向調整,將推動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繁榮活躍局面。
2011年,我國經濟可望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預期增長為9.5%左右。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為積極穩健、審慎靈活,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堅守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全社會資金寬松有度。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導向,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經濟增長點、民生工程、民間投資等鼓勵性投資方向和投資主體創造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同時堅決抑制產能過剩行業投資項目新開工,嚴格把好政府新開工投資項目質量關。
在2011年我國面臨著諸多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壓力,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各項經濟政策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也會走出通貨膨脹,走向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