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給定資料5”中,J市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請談談該市主要做了哪幾方面的工作。(10分)
要求:全面、準確,語言簡練。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T市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監管體系,構建“一把手”領導、四級食品安全監督機構;[2.5分]二是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目標管理、“一票否決”、聯合執法等制度;[2.5分]三是構建食品安全預防機制,實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社會評估的“雙評機制”;[2.5分]四是實施食品安全獎懲,建立企業誠信檔案,進行誠信分級監管,實行“黑名單”制度和食品安全舉報獎勵。[2.5分]
二、“給定資料2”中提到“在問題食品泛濫的過程中,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實際上也曾經助紂為虐”,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練。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消費者對食品賣相、口感和豐富營養的片面理解及盲目追求是食品問題泛濫背后的“隱形推手”。[2.5分]
為了迎合消費者對食品賣相和口感的追求,一些不法經營者濫用各種添加劑甚至加入非食用添加劑,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健康。[2.5分]不法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炮制概念,誘導消費者,食品廣告宣傳的營養豐富名不副實。[2.5分]
對此,政府應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讓不法商家無機可乘。[2.5分)加強對虛假食品廣告的監管和對不法商家的查處,掐斷誘導性消費的鏈條。[2.5分]
三、假如你是“給定資料3~4”中的記者,請結合搜集到的信息寫一篇關于有機食品市場的調研報告。(20分)
要求:
1.只寫標題和正文:
2.內容全面,條理清晰:
3.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關于有機食品市場的調研報告
當前問題食品的頻頻曝光,導致人們對食物安全極為關注,有機食品成為食品安全的代名詞。就此現象,我對有機食品銷售和認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采訪。現將結果報告如下:[2分]
從銷售情況來看,盡管價格高昂,但有機食品仍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2分]不僅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對其青睞,連收入不高的工人也在購買者中占有相當的比例,這說明有機食品絕對不是所謂的“貴族食品”。[2分]
從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來看,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有了更多的了解,但相關的知識還比較欠缺。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偏差,[2分)可見,盡管有機食品受到熱捧,但消費者對其消費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分]
從認證情況來看,有機食品行業存在隨意標注“有機”字樣、花錢購買認證、張貼假冒認證標志等亂象。[2分]究其原因,在于有機食品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體制不完善。[2分]
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完善相關體制,加強對有機食品行業的監管。[2分)同時,多渠道加強有機食品知識宣傳,讓百姓多了解一些有機食品知識,實現明白消費。[2分]
四、假設你所在單位黨委決定根據“給定資料6”編印一期《內部學習資料》,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的修訂重點和意義,請你為這期《內部學習資料》撰寫一則“編者按”。(15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編者按】《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重點完善了全過程管理、追溯制度,加大處罰和問責,健全風險評估制度、建立有獎舉報和保險責任制度。[2.5分]八個部門管不住一頭豬的怪象,原因在于涉及環節眾多,被動監管,各行政主體缺乏終端意識,互相推諉,存在執法腐敗,導致監管關口松懈。[2.5分]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訂,通過加大對各責任主體的處罰力度,促使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2.5分]通過建立有獎舉報和責任保險制度,形成社會共治格局、[2.5分]這對于改變以往的執法疲軟和實現產管并舉具有現實意義,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2.5分]
五、“給定資料7”中寫道:“如果身在‘互害型社會’。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請結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領悟。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共同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地溝油到瘦肉精,從皮革奶到毒生姜,一個個人造的食物災難不斷地刺激著國人脆弱的神經,最讓人群情激憤的是那些生產者們在記者暗訪時紛紛表示“這個我們自己是不吃的”。殊不知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的今天,沒有人能夠幸免,不吃自產的毒生姜,卻有可能咽下別人種的毒大米,在一個“互害型社會”,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干凈放心的食品你我同求。劣質有毒的食品人人遭殃。保障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福祉,成為近年來廣大群眾越來越強烈的呼聲。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不但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是天大的事。確保讓人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須承擔的重要職責。為此,政府應加強食品生產源頭管理,大力推行食品生產尤其是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發展,從生產環節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嚴格的行業標準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劃定食品生產和經營的“紅線”。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監管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對食品行業中瘋狂逐利的不法分子嚴懲不貸。只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才能引導食品行業良性發展。讓廣大消費者“敢吃”、“吃得安心”。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需社會協同治理。據有關數據顯示,13億中國人一天的食品消費量是40億斤,而全國提供農產品的種植養殖戶有2億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有1000多萬個,再加上食品安全涉及諸多環節,單憑政府一己之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為此,充分調動消費者、食品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應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必由之路。消費者應培養健康的消費理念,不給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同時要對食品安全采取零容忍態度,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食品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和普及:新聞媒體應繼續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同時開展一些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公益宣傳。只有真正實現社會共治,才能徹底打贏食品安全的“保胃戰”。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相信通過完善相關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和懲戒力度,同時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的作用,一定能夠捍衛“舌尖上的安全”,使人民免于“我們還能吃什么”的困惑,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