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材料7】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中心問題,土地流轉主要類型有:土地互換、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其中出租的方式被采用較多。
許多過去完全不懂或不理解土地流轉內容的農民,現在都涉及了這個問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土地流轉一定要堅持原承包戶自愿原則,經過某一級的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簽訂受法律保護的流轉合同,才能生效。
但是因為大部分農民從前沒有這方面的經歷,更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和知識,在突然面臨土地要被流轉的情況下,許多原承包戶措手不及,陷于盲目甚至完全不知情的狀況,出現各種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如不依法行事,雙方完全憑個人意愿進行流轉;因為不懂法,只能完全聽從村干部;原承包方聽從于受讓方,從流轉的方式、流轉的時間到流轉的補償等都由受讓方說了算:簽訂不受法律保障的轉讓協議;不領取承包經營權證;受讓方再度流轉土地時原承包戶不知情;非法買賣土地等,已經引起諸多問題,并為以后可能發生的更多矛盾埋下了禍因。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得十分清楚明確。但問題是這個《辦法》更多的時候僅僅存在于紙面上,而不是在原承包戶(農民)和受讓方的知識和意識中。許多原承包戶和受讓方在對有關法律法規和辦法不甚明了的情況下,就自行進行土地流轉,時隔不久.后遺癥就出現了,致使土地流轉中的法律案件和民間糾紛迅速遞增,造成不穩定因素。
【材料8】
要加快發展,必須破解土地難題。近年來,蘭縣以農村土地規模流轉加速農業現代化發展.引導大企業、大資金進入農業領域,促進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經營。如何才能讓群眾愿意流轉、放心流轉?蘭縣的思路是,把農民利益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激發了群眾流轉的積極性。
“土地可是我們的命根子,沒了土地,我們靠啥吃飯啊。”剛開始,有這樣思想的人不在少數。村里以干群懇談會的形式,引導群眾算經濟賬和長遠賬。“我要流轉”逐漸成了主流聲音,在經村,僅用20多天就完成確權發證,創造了“經村模式”,為全縣土地流轉探了路子。
提起土地流轉的好處時,種植大戶劉金虎笑容滿面。曾幾何時.他只能守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而今天通過流轉土地,流轉的耕地阡陌相連,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過去一年就那點地,用的肥料、農藥數量也少,成本挺高但收益挺小。流轉后大片土地連在一起,資本多的算是種植大戶,資本少的就自己組成合作社。這樣無論買種子還是買肥料都是大宗進貨,和經銷商講講價,縣里還給點補貼,一年下來便宜不少。”
如今。在蘭縣的每個鄉鎮都規劃建設了不少于2000畝的農業示范園區,從民俗文化觀光園到現代農業產業園,從食用菌產業園到中草藥材基地……忙碌的農民和充實的笑臉,交織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過去一年忙到頭,可日子卻沒什么起色,很多人都把土地扔在家里進軍‘北上廣’,我們看著心疼,可又沒有人手去耕種,只能白白拋荒。現如今家家‘旱澇保收’,還能就近打工,收入增加不少,而且縣政府的網站上把流轉政策和價格及時更新,還開設了網絡服務平臺,有不明白的,村民不用出門,在家里就咨詢了。”經村書記李莫介紹說。
2013年。蘭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園區,以農業“一招鮮”帶動農業大發展。目前,全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余家,3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人駐農業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提高。
【材料9】
2014年1月10日晚,室外寒風習習。冷氣逼人,可在河北省柏鄉縣東文安村黨支部書記王慶波的家中卻笑語不斷,暖意融融,還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一場別開生面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宣講會正在這里舉行。
“以后老家的宅基地或許可以抵押了,小城市落戶也將放開,這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希望!”
“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這些和我們的關系都很大,我們以后經濟條件會越來越好!”
縣糧食局駐村干部、宣講員郭立京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百姓心坎上,讓在座的群眾反應熱
烈、議論紛紛。“我想承包土地.很關心中央關于土地流轉的政策。”村民姜增春直爽的言語引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郭立京高興地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這幾年全國農村土地流轉越來越多。就是在培育新的農業經濟主體和專業農民,但前提是流轉程序要公開透明,要尊重農民意愿,確保農民利益。”
“有人說土地可以買賣了,有這回事嗎?”針對村民陳勝梅的發問,郭立京解釋說:“農村土地屬集體所有,只是更加明確了使用權,從現在的政策來看。是不能買賣的。”
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希望。郭立京仔細傾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就眼下村民所關心的熱點問題與他們進行深入交流,談了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同展望三中全會后農村發展的光輝前景。
宣講活動原本定于晚9時結束,但直到10點半,大家仍熱情高漲,久久不肯離去……據了解,從2013年11月開始,柏鄉縣開展“千名干部駐農家”活動,近400名機關干部入駐全縣121個農村。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他們通過開展“組織一次座談會、安排一場宣講會、粉刷一面宣傳墻、戶均一本宣傳冊、廣播宣講一個月、走訪宣傳一百戶”六個一活動,讓全會精神深入人心。
【材料10】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在2013年12月19日表示,集體土地一定要流轉起來才能形成規模化效應。但流轉過程中要有最嚴格的用途管制。
王一鳴說。從他在沿海農村看到的情況來看,農戶家庭一家有幾畝地,但是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農田甚至成為農民外出務工隱形的鐐銬。因此,集體土地一定要流轉起來,把土地這一生產要素完全市場化,才能形成規模化效應。
他認為,今后集體土地流轉改革要在現有實踐基礎上,一方面要確權辦證,另一方面還要建立交易市場,同時還有最嚴格的用途管制,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等,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李宜平說,農民要確實用好自己手上的一畝三分地。而政府則要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方式,根據各地的實際,盤活土地,讓土地流轉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第一題:根據“材料3~4”,談談阻礙“土地流轉”有序發展的問題有哪些。(20分)
要求:提煉精當、表述完整。字數不超過200字。
第二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土地流轉”這一經營方式逐漸掀起改革浪潮,也在改變著
人們的農業生產理念和生活方式。假如你是某市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根據“材料8~9”,給基層政府擬寫一份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的通知。(30分)
要求:
(1)只寫標題和正文;
(2)內容周全,條理清楚,語言準確得體;
(3)字數不超過400字。
第三題:請參考“給定材料”,以“土地流轉”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
(2)結構完整,內容充實;
(3)語言流暢,字數控制在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