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資料 |
第 4 頁:參考解析 |
答案提示
倡議書
廣大食品企業:
民以食為天,“天”的安穩,需要我們食品企業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
2014年6月,新修訂的《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將開始正式施行,各企業應遵循《關于做好實施工作的通知》,本著“預防為主、科學監管”的原則,不斷提高食品管理水平,確保食品安全。
在生產中,我們要學習“犟媽”易勤、“油條哥”劉洪安和“老干媽”陶華碧的道義精神。堅持不懈培養員工自覺規范的生產行為和食品安全意識;嚴把原料關、生產關,注重生產環境;認真預防潛在污染風險。食品企業做食品要講良心,堅持食品生產者道德的傳承。只有樹立起維護食品安全的“中國夢”,才能使我們的食品行業發展得更快更好。
據此,我局發起倡議,提倡各食品生產企業,向易勤、劉洪安、陶華碧秉承職業道德、傳承良心生產的精神學習,用良心生產食品、用道德約束銷售過程,切實保護好廣大消費者的“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年××月××日
參考范文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監管來維護
變質黃油制作出來的蛋糕,黃油販不會去買;地溝油炸出來的雞腿,地溝油供應者不會去吃;過期后修改了生產日期的茶葉,加工商不會喝;菜農甚至將田地一分為二,一邊種植加了大量農藥的、生長茁壯的農產品,一邊種植無毒無公害的、瘦弱得多的自食品,但他永遠不會想要嘗嘗自己種出的“漂亮”的農產品……
食品安全問題,源自道義的缺失,但究其根本,更來自監管的缺失。主要源于以下三個原因:經濟方面,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利益為最終追求,所以在市場經濟供需、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下,必然會產生逐利行為。如果逐利行為得不到嚴厲的約束,任由商品生產者、銷售者隨意放縱,那么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輕則缺斤短兩、摻雜摻假,重則“圖財害命”的產品,加劇了市場經濟帶來的矛盾。
社會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以前的農村“熟人社會”正逐漸隨著村落的拆除、高樓防盜門的隔離向“陌生人社會”轉變。以前自給自足,或者以村為消化帶的食品消耗模式,正逐漸消失。消費者坐在家里上上網,就能買到天南海北的食品。與此同時,“熟人社會”的監督作用正在逐漸淡化。曾經賣東西的人就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村里的大哥,人與人之間都熟絡得像一家人,沒有人敢更沒有人想要賣劣質食品;而現在走進一家北方的商店、店主卻是個南方人,昨天買了水果的攤位今天就不見了……“陌生人社會”在缺少社會監督、政府管理的情況下,“一錘子買賣”就成了典型形式。
人口結構方面,貧富差距也是產生食品安全問題不可逃脫的原因之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在拉動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上,也帶動了貧富差距的加大。個別先富起來的人,不僅沒有起到帶動后富的作用,反而起到了壓榨、歧視的反作用。等待富起來的人,在急切的同時,若受到個別人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失衡就引發了投機取巧的心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食品安全問題才層出不窮,食品道德才難以樹立。因此,秉持著抓“牛鼻子”、碰“硬骨頭”的原則,我們應該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完善法律約束機制、輔以正確的社會媒體輿論監督和引導,用“看得見的手”輔助“看不見的手”更加茁壯地發展,用適當的監管完成轉型期食品安全的維護。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