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答要求 |
第 2 頁:閱讀資料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二、給定資料
1.產業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方面。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各產業之間相互協調,有較強的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并帶來最佳效益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高級化,又稱為產業結構升級,是指產業結構系統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化過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一般遵循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由低級到高級演進。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也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能夠合理利用資源,提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推廣應用先進的產業技術,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等。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產業是發展之基、財富之源、城市之本。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變遷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是政府引導投資方向,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金融、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新目錄全面反映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內容,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自主創新以及對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的支持,更加注重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限制和引導以及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浙江發展海洋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最近國務院又批準了舟山群島新區。地處浙江海洋經濟核心區的寧波,緊抓戰略機遇,擇優發展臨港工業,大力推進“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進口貿易,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體制環境,寧波形成了以重化工業和傳統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這個結構有其獨特的競爭力,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任。2011年下半年,內外需求增長趨緩、宏觀政策趨緊的效應會進一步顯現,成本遞增、物價上行、要素短缺等矛盾和問題難以在短期內緩解。寧波要抓住當前資源要素的“倒逼”機制,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落后產能,著力轉變粗放型發展模式。
根據《寧波市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行動綱要》要求,“十二五”期間,寧波將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并舉,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創新鏈,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高端化、臨港工業循環化、傳統產業集群化、新興產業規模化。
現代服務業高端化發展。以港口轉型、產業升級為主線,積極培育大宗商品交易、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業態,成長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臨港工業循環化發展。要擇優發展石化、鋼鐵等臨港產業,充分評估資源環境容量,按照基地化、循環化、高端化的要求,延伸臨港產業循環經濟鏈,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好、環境污染小、產出效益高的臨港先進制造業。
傳統產業集群化發展。服裝、家電等傳統優勢制造業要從勞動密集的制造環節突圍,向產業鏈兩端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延伸,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技術自主化、產品品牌化、產業集聚化、市場全球化、服務網絡化。
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發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裝備等四大戰略產業,積極培育海洋高技術、節能環保、生命健康、創意設計等四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通過這四個通道,寧波產業體系將實現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一次大飛躍。寧波,將借此構建起一個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一個城市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3.“從總體上來看,2011年上半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基本上還處于正常波動范圍,沒有出現令人擔憂的大起大伏的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某說。不過他同時表示,當前工業經濟在整體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尤其是結構調整難度加大。2011年安排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任務的18個工業行業中,有10個行業目標比去年有較大增加,在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等方面面臨更大難度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
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主題,也是發達國家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重大戰略舉措。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己成為各國提高其國際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這方面我們不妨看一下日本,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日本《新華僑報》2011年7月16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在過去的30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謂成績輝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原有的增長模式也面臨著挑戰,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
從需求結構調整看,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消費是對的,但缺乏培養和形成中等收入者的機制安排,廣大民眾收入上不去就增加不了消費、擴大不了內需,這是中國當前遇到的矛盾。當前中國已經處于中上等收入國家之列,但產業結構仍然是一種適應生產型社會的產業結構,第二產業過大,第三產業比重低。
想要破解這些難題,不妨反觀一下日本。日本政府注重縮小收入差距,中產階級成長非常快,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中產階級在社會上所占的比重達到了70%以上。此外,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城市化率也就是城市人口也達到了70%。中產階級比較理性,所以社會就比較穩定,這更是中國應該學習的。日本政府采取的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有:加強基礎技術和基礎產業,實施重點支援中小企業的政策;建構重視人才、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政策體系;對具有戰略性地位的重點產業給予傾斜性支持;優化完善企業的創業環境;構筑有利于增強產業競爭力、安全、能讓國民安心的社會體系。日本政府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更加重視政策的基礎性和普遍性,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環境。
4.2011年7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節能形勢“晴雨表”,對2011年上半年能耗過高的省份進行了警示,其中,全國有內蒙古、江西、河南等8個省區節能形勢十分嚴峻;河北、江蘇、浙江等8個省份節能減排工作比較嚴峻。其中,只有包括山東在內的14個省市,因為上半年工業用電量降幅明顯,被國家發改委評價為節能進展順利。16∶14,也就是說,除西藏外的30個省區市中,全國有超過一半的區域,都被能耗過高、用電形勢嚴峻所困擾。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