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答要求 |
第 2 頁:閱讀資料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三、參考答案
一、“給定資料6”談到“為了紀念的忘卻”,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0分)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恰當,條理清晰。不超過200字。
“為了紀念的忘卻”是指經歷災難的人們,對陰影創傷的告別和忘卻,這也是個體心理和社會心理的重建過程。
“忘卻”,并非是對親人的遺忘,而是災后余生的人們走出陰影,重歸人性化生活的過程。好好活著,傳承逝者的基因,實現逝者的理想,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心理重建還意味著,政府要組織專業人員和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心理輔導,醫治心理創傷,幫助災民走出地震和失去親人的陰影,避免千萬人終生生活在心理陰影之下。
二、根據“給定資料2~4”,指出防災減災的過程中,影響媒體和政府公信力的因素。(15分)
要求:全面、簡明,條理清晰。不超過250字。
防災減災需政府推動、媒體宣傳,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影響著其公信力。
媒體方面:
1.模式化的宣傳。在救災中,不關注現實,卻忙著抓亮點,損害媒體的客觀性。
2.作秀式宣傳。不是服務于救災,而是借助新聞報道自己,違背新聞倫理,干擾救災秩序。
3.無底線采訪。不顧災區人民的感受,造成媒體與大眾的疏離。
政府方面:
1.文過飾非的官方表態。不僅涉嫌掩飾,更失去了改進政府工作的機會。忽視了民眾的判斷能力,損害了自己的公信力。
2.責任意識淡薄。不客觀分析災情,不談責任和不足,以救民于水火的英雄自居,缺乏政府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三、“給定資料5、7”中談到了民間慈善組織在抗災救災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就如何推動公民社會建設,依靠社會力量來抗災減災,向有關部門提出你的建議。(15分)
要求:
1.結合材料,條理清晰;
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
3.不超過300字。
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不僅要求政府承擔責任,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一是政府要積極負責。在災害面前,政府要積極發揮自己作為社會資源組織協調者的作用,擔當社會責任。
二是政府要建設利于社會組織成長的制度環境。要勇于對既有規章制度進行變革,營造寬松的氛圍,積極鼓勵社會組織投入到抗災減災的活動中。
三是政府通過建立市場化機制規范、優化社會組織。發揮市場力量,讓那些管理規范的民間基金會脫穎而出。
四是政府通過公民社會建設激活全社會的力量。通過對社會組織的建設,推動社會轉型,提倡公民道德,匯集民間企業、新媒體、個體民眾的力量,加入到減災抗災活動中。
四、假如你是某省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1”所提供的新聞內容,寫一篇搶險救災的宣傳稿件。(20分)
要求:
1.結合材料;
2.符合文體要求;
3.語言簡練,條理清晰;
4.字數在350字左右。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