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電視連續劇《尋路》,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從秋收起義到中央蘇區反圍剿這一尋路的歷史階段,黨的力量還比較弱小,但黨內十分民主,打仗的間隙坐下來開會,大家一起總結經驗教訓,有問題擺到桌面上來。無論是前委書記,還是軍長,錯了都要作自我檢查,接受大家的批評,有時甚至拍桌子,很有點“火藥味”。舉手表決時,每個人都是“一票的權利”,少數服從多數,形成決議。正是有了這樣的黨內民主,我們黨才“不斷探索、不斷提問、不斷改正、不斷前進”。
正確行使黨內“一票的權利”,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發展中形成的民主集中制的規定性要求。政治上人人平等,班子內部平等地參與集體領導,書記和委員一樣,都只有“行使一票的權利”,這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也是“黨內生態良好”的具體體現。唯有做好這一點,才能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局面。
毋庸諱言,當前有些地區和部門黨內民主不夠,黨內“一票的權利”變成了“一把手的權力”。有的“班長”貌似“家長”,成員則大多學會了“順桿爬”的行為方式,學會了“多喝開水身體好,少提意見威信高”的處世哲學,學會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中庸之道。開會討論問題,大都看“一把手”臉色行事,發表意見只是走走形式,大多論“正”,不論“錯”,難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和“保留意見”。民主交心會也多是一團和氣,表揚和自我表揚相結合,“以希望代要求,以鼓勵代批評”,難以聽到真話、實話和一針見血的話,“思想上的交鋒”更是少之又少。
黨內民主生態被污染、被損傷,是黨的建設的大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一把手”一言九鼎、為所欲為、權力膨脹,沒人去監督、沒人敢監督,大家唯“一把手”馬首是瞻。由黨內生態影響到經濟社會生態,導致很多地方在批地、減稅、招標、投資、用人等重大事項上,沒有“一把手”點頭就一事難成。如此,極易導致“一把手”權力濫用,越權、擅權、專權直至產生腐敗行為。
謹防黨內生活庸俗化,實現黨員人人平等,克服“好人主義”,提倡坦誠相待、互相幫助、互相批評,不斷提高黨的戰斗力,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為進一步回歸和改善黨內民主提供了契機。由此,要進一步形成共識,正確對待黨內同志式的批評,讓提不同意見、建議與相互間的講不足、“拉袖子”成為黨內生活常態。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進一步強化民主意識,去除“家長制”和“一言堂”作風。同時,要進一步建立完善議事規則,用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