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大多數省份的申論考試中,文章寫作題占到40%的分數,可謂占據了申論考試的“半壁江山”。申論文章寫作題也是多數考生在考試中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在歷年閱卷過程中,許多文章存在一個共性,即考生過度引用國家大政方針,“言必稱堯舜”,無論何種話題,無論哪種要求,均長篇大論“科學發展觀”或者“和諧社會”,自認為申論文章寫作就是唱贊歌、說功績,結果或因為理論積淀不厚導致分析論證匱乏,或因為過度拔高而導致牽強附會,失去可讀性,而直接長篇整句摘抄材料,囫圇吞棗,則更落入下乘。
其實,申論考查的是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映到文風上,就要求減少“空談”的分量,增加務實內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從近幾年命題也可以看出,類似“內容充實”、“聯系實際”的要求被越來越多的提及。
那么,考生可以從那幾個方面避免空談呢?上海公務員考試網總結如下:
第一,對政策文件的使用。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首先需要從觀念上認識到申論文章寫作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學活用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而不是單純政策文件的背誦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作為準官方寫作,申論文章要重視實際,而作為“有思想”的要求,需要將文章的主題水到渠成地引申到、抽象到國家政策層面,這也是對考生“理論功底”的一個基本考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但重點還是放在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上,反對大篇幅的、過度的拔高。
第二,增加知識積淀。這被一直提及,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實在是增加內涵、言之有物的不二法門。多數考生可能對“猜中”或者“做過”與材料主題相關的題目,但是由于每次考試中對同一熱點問題的考查問題和角度也將會有很大不同,例如2012年915聯考和2013年國考的申論考試中,都涉及了“文化”的主題,但在材料選取、題目設計、主題側重等方面各有千秋,簡單復制已然是行不通。但這并未否定增加積淀的重要性,通過對熱點問題的把握和練習,可以拓寬視野,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增加看待問題的角度(即分論點),甚至是可以增加與“熱點”相關的素材,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熱點的“押中”是“術”,真正的“道”、也是核心是要求考生平時多積累,接受文學、文化的熏陶,增廣見聞,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減少“空談”既需要深厚積淀做基礎,也需要語言表達來幫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