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上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時代好干部標準。當前,四川省也盛行著“好干部時代內涵”討論之風。怎么樣才是一位好干部,筆者認為,就是要具有“四種”精神。
一要做心向太陽的向日葵,努力發揚忠貞不渝的精神
作為一名好干部就要像向日葵一樣,永遠心里向著黨,永遠跟黨走。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好干部的第一條標準。如果信念不堅定,政治不合格,經不起風浪,扛不住考驗,這樣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們黨需要的好干部。用理想信念鑄就金剛不壞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當前,中國已經進入矛盾凸顯期、改革深水區,物質誘惑席卷而來,沖擊著干部的自律防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黨的干部大多數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信仰、丟掉了理想。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仰迷失的盡頭,是原則缺乏、價值虛無,甚至底線崩塌。正因為如此,習總書記一再強調: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沒有遠大理想,不可能成為“好干部”。
二要做甘于奉獻的老黃牛,努力發揚一心為民的精神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言,凸現了為人民奉獻的情懷。目前,大多數領導干部都能像李林森同志那樣經常深入基層,關心群眾疾苦。然而,不可否認,仍存在個別領導干部對深入基層重視不夠,下了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俯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哈不下腰來,作風漂浮,下基層成了秀基層,一陣風來,一溜煙去,看似熱熱鬧鬧,但卻效果甚微。作為一名好干部,要堅決抵制這種浮夸作風,要積極投身到當前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來,率先垂范走出辦公大樓,走出機關大院,到偏僻的地方察民情、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聽民意、到困難的地方解民憂、到貧困的地方幫民富,只有大家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才能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從而與群眾建立“魚水”關系,而不是“蛙水”關系,更不是“油水”關系,增進基層群眾對大家的信任,增強大家服務群眾的本領。
三要做頂風冒雨的巖中竹,努力發揚攻堅克難的精神
清代詩人鄭板橋有首題為《竹石》的詩,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執著、不畏艱險的品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只有艱苦奮斗、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才能興旺發達、繁榮富強、戰無不勝,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好干部,要強化履職意識,認真履行職責,敢于直面困難,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積極化解各種復雜矛盾,做到事不避難,敢于擔當,積極主動,扎扎實實地推動工作。要堅決克服瞻前顧后、怕擔風險、見事遲緩、反應遲鈍的現象。要增強統籌兼顧、總攬全局的能力,既要學會“彈鋼琴”,也要善于“牽牛鼻子”。
四要做勇往直前的千里馬,努力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
改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作為一名好干部,要想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就不能因循守舊,年復一年,總是老樣子,而應該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把改革創新融入本職工作的全過程,在繼承發揚好的傳統和經驗的基礎上,改掉那些不合時宜、不適應新形勢的老做法、老套路,克服自滿自足、只守攤子、不創新業、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無為”思想傾向。要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工作方式、工作機制,創造新的工作經驗和工作特色。要樹立奮力開拓、爭創一流的雄心膽魄,不甘落后,敢為人先,主動接受新思想,大膽借鑒新經驗,不斷研究新情況,努力創新新思維、新方法,多角度思考,多途徑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進步。
相關推薦:
國考申論:地方債務“黑洞”引發中央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