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在我國涉嫌壟斷經營,暴露出我國在市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也給我們理順管理明確了方向性思路,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和完善。比如,是制度缺失的,盡快完善制度,夯實基礎;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不力的,堅決依法打擊;是監督不到位造成的,強化監督,不讓潛規則盛行。
據本報8月8日報道,發改委近日對違反《反壟斷法》的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開出逾6億元的巨額罰單。此前,《新華每日電訊》8月6日報道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縱向壟斷案作出的終審宣判,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構成壟斷,被判賠償經銷商53萬元。
一系列反壟斷案件的相繼披露,撕開了一些洋品牌違背社會誠信行為的冰山一角。雖然違背社會誠信的企業不單是洋品牌,涉嫌壟斷的企業也可能不止外資企業,但還是讓人們看到了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不“規矩”。據統計,目前一些洋品牌在我國不僅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且產品價格昂貴。洋品牌的高價中除了部分性能可能更好外,究竟有沒有、有多少水分,一直有個疑問在不少人心中縈繞。
眾所周知,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公眾對洋奶粉的質量更為看重,即使價格不斷上漲也都忍受;看病就醫也是如此,洋品牌藥品價格高、醫療器材檢查費貴,許多患者都有切身感受,但也勉力“扛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不少人心中一直有個模糊的認知:洋品牌社會誠信度高,價高質優。
此次眾多洋品牌壟斷經營行為的集中曝光,將一些洋品牌的不誠信經營推向了道德的審判臺。這一切讓人們認識到:無論是外企還是內企,無論是知名企業還是成長中的企業,誠實守信和合法經營,不僅要靠企業的內在約束,更應該建立起嚴格和完善的法律制度,靠外力強制來實現。
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有相關事實佐證的。比如,像強生這樣的知名洋品牌,已經獲得了穩定的市場地位,不僅涉及的行業多,而且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高,人們對其的評價也不錯,已經獲得了不菲的回報,只要持續合法經營還會得到更為可觀的利潤,按說不應該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玷污自己的良好形象。然而,法院涉嫌壟斷經營案件的判決,擊碎了一些人的良好愿望,但也警醒了我們,讓我們認真反思其教訓和原因。
接連發生的洋品牌違法經營案件,有幾點值得深思:其一,一些知名洋品牌屢現壟斷經營現象,說明我國的反壟斷法律制度還不完善,規范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夯實;其二,一些洋品牌涉嫌商業賄賂,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誠信經營的教育,堅決打擊不法經營行為;其三,一些洋品牌價格持續走高,是否還有其他類似的強制交易和價格壟斷行為沒有發現;其四,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是否有必要進一步完善。這些既是人們對相關部門總結經驗教訓方面的期待,也是我國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必須解決的問題。
洋品牌在我國涉嫌壟斷經營和商業賄賂,暴露出我們在市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也給我們理順管理,強化監督明確了大致的方向性思路,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和完善。比如,是制度缺失的,盡快完善制度,夯實基礎;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不力的,堅決依法打擊,不讓其泛濫蔓延;是監督不到位造成的,強化監督機制和監督方式,不讓潛規則盛行。總之,吃一塹長一智,只要我們能夠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壞事也能變好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