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通化市六屆二次全會提出要重點在“一產抓特色上下功夫”,該市作為國家和省級醫藥、食品產業基地,就是要通過加快農特產業集聚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農特產業振興崛起,為推進城鎮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松山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繼續以培育三大優勢主導產業作為中心任務,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示范鄉鎮”、“設施農業建設示范鄉鎮”、“生豬養殖示范鄉鎮”創建活動為載體,通過做強三大主導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吸引資本投資等措施,繼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助農增效、促農增收。
普通農民能否平等參與農業現代化進程、公平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這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核心問題。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農民群體的大分化,并被拉開了與創業者、就業者的收入差距。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目前農業的發展存在較多問題。第一是從事農業的勞動者素質偏低。隨著劉易斯拐點的臨近,我國人口紅利的優勢愈來愈小,農民工的素質偏低,逐漸被城鎮邊緣化,被迫用腳投票,返回故鄉。這樣農村便產生了一定的剩余勞動力,從事新型農業的能力明顯不足。第二,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勞動生產率低。不僅僅是從事農業的勞動者素質偏低,農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也較為落后,機械化、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夠,無法集中土地創造更高的農業附加值。第三,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在18億畝紅線不動搖的基礎上,農業生態環境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日益惡化。由于強調城鎮化進程的速度,農村、農業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土壤、水資源受到了較大的污染。
而解決以上問題的核心出路就在于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的路子。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現代化的農業。
農業現代化具有三個特點,動態性、區域性、整體性。動態性是指農業現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是一個長期、遞進的過程。在這一歷程中,道路會有曲折性甚至反復性的體現,但是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區域性是指農業現代化不是一個均衡發展的進程,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下,以現代化武裝農業不可能搞一刀切,應當結合實際在綱領原則的指導下,創造性地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整體性是指農業現代化不能以孤立的眼光看待,農業現代化的外延較廣,不僅包含生產技術的科學化、機械化,還要包括農業信息化、產業化,乃至于勞動者的高素質都是農業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在認識了農業現代化特點的基礎上,我們應大力推行農業現代化,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提高從業勞動者的素質。欲要推行農業現代化,執行者必先現代化,根本上就是提高從業勞動者的素質,打造新農民。通過政府撥款、企業贊助、社會捐助、農民集資的形式籌措資金,開展新農民的專項培訓,調動新農民的從業積極性,提高其基本素質。第二是加快農業科技的應用與推廣進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勞動者的素質提高,還需要有農業新科技的支撐,需加快農業科技的研發速度,政府予以政策傾斜支持,培養社會重視農業科技的氣氛,進一步推廣合理有效的農業科技。第三是利用電子信息,擴大銷售渠道。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充分利用,而推行農業的現代化,同樣應開拓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網絡電子信息,及時掌握市場供求關系,利用網絡銷售打響農業致富之炮,鋪寬銷售之路,切實促進農民增收,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可用妙語】
夫農,天下之本也 ——《漢書·文帝紀》漢文帝
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周恩來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胡錦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