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3年6月8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國家外國專家局支持、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承辦的“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的價值應用與傳播路徑”論壇在英東學術會堂舉行。
2013年6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廣西調研。他強調,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進文化改革發展,進一步樹立開放意識,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去,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標準表述】
“走出去”需要注意的問題:
保持文化產業獨特性。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能把走出去當作任務來完成,必須保持文化產業目標定位的準確。文化的獨特性才是競爭力,只有保持中國文化自身的特點,才能在全球多樣性文化中吸引更多受眾。
保持文化產業的創新性。政府層面來說,在制定文化貿易扶持政策時,要考慮到文化企業出口方式的創新,并為這些創新的實施提供便利。
[綜合分析]
當今世界,國與國的競爭主要表現在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競爭上,三者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其中,文化競爭實則是人心向背的競爭,是國家形象的競爭。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所謂文化走出去,就是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不斷提高文化國際傳播能力,不斷發展外向型的文化產業,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從而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和中國的認識,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我國的國際話語權,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特征]
當代中國文化主要呈現出如下鮮明特征:
一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傳承的文化。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是當代中國文化進步發展的深厚根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性地繼承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運動的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看待和分析傳統文化,逐步推進著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重構和創新,形成了對傳統文化既有揚棄、又有傳承與發展的當代文化。
二是當代中國文化是發展的文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深厚的文化傳統與優越的政治制度為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追求先進、科學、進步的文化為先導,文化發展經驗不斷豐富,文化成果日益豐碩,當代中國文化發生了飛躍性的進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兼收并蓄、包容百家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當代中國文化始終堅持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面向世界,堅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借鑒,創造并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開放包容的民族形式與民族風骨。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從民族文化到流行文化,我國各種文化和諧共生、相互影響、融合發展,顯示出當代中國文化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胸懷。
四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國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構成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當代中國文化追求和諧文化,反對沖突文化、暴力文化、強權文化,堅持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推動構建和諧世界。在當代中國,無論是科學發展的觀念、和諧社會的目標,還是改革開放的道路,都是中國文化和諧精神與中國人民和平愿望的集中體現。和平發展的當代中國文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贏得各國人民的贊賞。
[總體措施]
一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大做強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盡快形成以國有文化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參與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新格局。
二要增強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努力拓展文化出口的平臺和渠道,推動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進入境外主流社會和主流人群。
三要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數字影視、網絡電視、動漫游戲等新型文化業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等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四要把對外文化貿易與外交、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對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結合起來,推動文化貿易上水平、上臺階。
[具體措施]
展示文化中國的當代形象,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從以下措施著手:
一是要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打造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借力提升文化產業對外開放的層次與水平。
二是要立足當代、立足本土,走出對外文化傳播忽視當代文化的誤區,給傳統文化插上創意的翅膀。
三是要發揮海外鄉親的輻射作用,把木雕、茶藝等最具地方特色、最有文化魅力的東西傳播出去。
四是制定可操作的條文,將文化發展規范化,打造更大的文化平臺。
既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一是文化產品走出去,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把好制作關,用外國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二是要注重細節,超越文化隔閡,把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結合起來,把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結合起來;
三是要利用新興媒體,對受眾進行更為精準的傳播。
文學經典需要經典的翻譯
外文譯本,其作品的豐富性及藝術魅力完整地呈現出來。因此,高超的譯者在翻譯中往往更看重的是對原作象征意義的挖掘與傳遞,并盡力在目標語中再造出類似的審美效果。這樣,既讓原作在翻譯中獲得了新生,同時也讓翻譯作品在異域文化中得到更好接受,真正實現中西文化正常交流之目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