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2013年12月1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見了受表彰人員和與會代表,并對廣大公務員提出四點希望:一要促進改革創新,二要始終勤政為民,三要踐行法治原則,四要嚴守清正廉潔。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韓非子》有言,“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治國先治吏,官員的面貌、公職人員的狀態,是社會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根本。
公務員來自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這些年來,一批身先士卒、鞠躬盡瘁的公職人員,在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促進人民生活改善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真正體現了“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真抓實干的奉獻本色與敬業精神。
當前,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利益多元、價值多元、訴求多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在公報中第一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身處社會轉型期與矛盾凸顯期的中國來說,公務員隊伍的素質與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夢”落地的速度與質地。從這個意義上說,重提人民滿意、實踐人民滿意,不僅是最高價值標準,更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公約數”。
[措施]
首先,如何走向人民滿意,李克強總理的“四點希望”是方向指引。改革創新是首要任務,勤政為民是價值旨歸,法治原則是權力底線,清正廉潔是公信標準——不改革、不創新,“無過”也是失責;如果不能勤勉于政,則一切夢想都會成為空談;至于法治原則,是制衡權責、規范權力的關鍵;而清廉正氣,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品質。這四個維度,相輔相成、互為依托,是人民對新時期公職人員的“希望”,更是制度對公務員的“要求”——這不是彈性的權利,而是剛性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公務員要踐行“四點希望”,就是要以“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先進事跡為激勵,在反四風、轉作風的背景下,扎實走好“群眾路線”,堅定理想信念,牢記為民服務,提升素質能力,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中國特色公務員隊伍。人民滿意無終點,為民執政不止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