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認真閱讀給定材料的基礎上,概括造成當前中國社會信任度下降的主要原因。(25分)
要求:內容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準確,不超過300字。
【作答思路】
這是一道歸納概括類試題。根據題目要求,在作答過程中應該注意三方面內容,一是答案來源于材料,做到內容全面;二是概括造成當前中國社會信任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非表現,在具體作答過程中既要觀點明確又要語言準確。三是作答要有條理,采用“總——分”結構,各分論點區別開來。同時字數限定在300字以內,考生要先對作答篇幅做到心中有數。
【參考答案】
我國社會信任度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社會轉型中市場經濟秩序及法律法規不完善,人們逐漸脫離原來的熟人社會形態,改變了原來的信任格局。具體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是資訊發達,負面新聞多。人們很容易從新聞媒體、微博等渠道獲知更多的被陌生人欺騙、訛詐的負面現象,心理產生陰影,風險意識異化為過度警惕。
二是法律法規不完善。各項法律法規滯后,機制不完善,法律威懾力不夠。
三是政府管理不力。不少基層政府機關官員不作為、亂作為或貪污腐敗,導致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很低;相關部門執法不嚴,監督和懲處不力。
四是教育的“性本惡”導向。很多孩子從小接受“性本惡”的教育,形成不信任他人的價值傾向。
二、給定資料2提到微博網友@張志剛的觀點“互不信任不過是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的階段性產物,隨著陌生人社會的法制權威最終確立,問題會迎刃而解。”請談談你對此的看法。(20分)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透徹,不超過300字。
【作答思路】
通過閱讀題干可知,題目要求我們談談對給定資料2中網友@張志剛觀點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分析透徹,那么作答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要結合資料的背景直接點名該觀點的本質含義,并亮明自己的觀點,進而對這一觀點的正誤進行有效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結論。注意字數不超過300字。
給定資料1、6從兩方面說明了網友@張志剛觀點的合理之處與非合理之處,給定資料4則可以作為結論的引申部分,以不同方法相結合來消除人與人互不信任的現象,考生作答時按照“點明本質——深入闡述——適當引申”的作答框架對要點進行加工整合即可,注意語言的準確定。
【參考答案】
網友@張志剛認為互不信任作為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的階段性產物,在陌生人社會法制權威確立后即會隨之消失,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一方面,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人際信任下降雖然是自然的結果,但并不代表進入陌生人社會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即使隨著陌生人社會法制權威的最終確立,人與人互不信任的現象依然會持續存在。例如日本作為完成社會轉型的發達國家,雖然需要依靠相互監督和執法等法制手段來保持社會的穩定,但社會信任度較低,人們互不信任的情況仍然廣泛存在。
因此,互不信任的現象不僅要靠法制權威來解決,更要從構建社會誠信體系、重建社區人際關系、道德約束等多方面努力,才能打破人與人之間冷漠的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