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細閱讀“給定資料”,分類歸納資料中所反映出來的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不同“作為”并作簡要說明。(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緊貼資料;篇幅不超過250字。
【解答思路】
本題要求分類歸納資料中所反映出來的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不同“作為”并作簡要說明,可以看出這是一道歸納概括題?忌恍鑼⒉牧现械氖吕爬ǔ黾纯伞5沁@里有兩個難點:一是給定資料中反映政府作為的事例很多,需要考生一一加以概括;二是題目要求分類歸納,因此考生需要先考慮好如何分類,且需詳細、有條理。另外,題目要求字數不超過250字,考生在作答時語言盡量做到簡明扼要。
【參考答案】
積極作為:R、G、Q市政府關注民生,通過幫扶、征求民意、加大投入等手段解決群眾難題。
不作為:A村政府對修建橋梁等民生大事不聞不問;對弱勢群體關注度低,貧困人口、老年人及殘障人士設施建設和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衛生監管部門行政不作為,對違規虛假廣告行為處置輕,執法上避重就輕;對流浪者和孤兒態度冷漠;環保部門對污染問題推卸責任,治理成果低下。
亂作為:向寺廟“借孤兒”救助孤兒;為扶貧而強捐、強征。
假作為:政府部分活動出現“作秀”行為,引發群眾不信任。
少作為:政府社會保障支出少,“三公消費”數額多。
2.假如你是“給定資料8”中所倡導的“當一天環衛工人”體驗活動的參加者,并且做了很多實事,當聽到一些市民把這一體驗活動與那些“作秀”行為相提并論時,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請你對市民們形成這種看法深層次原因作出分析。(20分)
要求:全面、辯證,符合實際。篇幅不超過250字。
【解題思路】
閱讀題目,確定作答任務是分析市民們形成這種看法的深層次原因,應將材料中影響市民對于政府活動看法的因素找出,對其進行整理,形成答案。
“給定資料8”中提到市民將環保局“當一天環衛工人”活動貼上了“作秀”的標簽,這是群眾不信任領導干部、反感政府活動的表現,我們就是要分析導致這種現象的因素。
“給定資料1”中李區長提到“正是平時這一個個小問題沒有解決好,才造成了民憂民怨民困”!敖o定資料2~7”都是政府工作不作為的表現,修橋不見政府的影子、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力度薄弱、對違紀行為執法避重就輕等等,沒能解決群眾的問題,加深了干群矛盾;而在“給定資料7”中,政府部門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不作耐心解釋,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執法過程不公開,這些也都加深了群眾的反感。
而針對問題里提到的“當一天環衛工人”活動參與人員是機關干部和團支書,影響范圍較小、對廣大市民不具備實際意義。但是需要注意到材料中提到該活動“解決了環衛工人吃飯、喝水難等問題”,這是該活動的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
市民形成這種看法的深層次原因有:
第一,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不作為、假作為的情況過多。干群矛盾加深,群眾對領導干部不信任。
第二,政府與群眾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政務信息不透明。政府決策不能反映群眾意志,群眾對政府活動自然會反感。
第三,活動本身對于廣大市民來說不具備實際意義。之前無疾而終的事例太多,活動效果還有待時間驗證。
但政府“作秀”行為并非毫無意義。一是活動中也有工作人員在積極做實事;二是如果活動更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用事實說話,切合實際,言出必行,那么真實的數字和實實在在的效果終將平復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