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1.資源型城市(資源型地區)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一種城市類型。一般分為成長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和枯竭型城市三種類型。資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自然資源開采進入衰退或枯竭過程的城市。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資源開采已處于后期或末期階段、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由于資源產業與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規律,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轉型,如何尋找新的出路,是一個普遍的世界性難題。
經過三十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資濼型城市逐漸受到資源枯竭的成脅,發展前景不客樂觀。特別是一些城市和地區由于長期對礦產資源進行掠奪式、粗放式的開采和利用,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前幾年東北某市出現了大面積的土地塌陷。沉陷區面積達100多平方公里,區內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的民房這2.7萬座,其中危房1.52萬座,涉及居民2.9萬戶、7.8萬人。又如西北某資源型城市幾年來累計下崗職工人數達到了10多萬人,其中煤炭采掘業及初級產品加工業下崗職工人教占總數的80%以上,由于資源枯竭,關閉企業多、老企業多、困難企業多等綜合因素影響,該市解決各種遺留問題的壓力較大。
2.針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在2001年曾召開專門會議,專題研究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問題,并推動將遼寧阜新列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2005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國家計生委向國務院報送的《用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口與發展問題》報告上批示:解決資源枯蝎型城市存在的貧困、失業和環境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而不可忽視的任務。2007年12月24日,《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5年前,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建立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使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同時,應該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大對資源型城市扶持力度,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大力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根據2012年頒布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安排,中央財政在“十二五”期闖將投入約約1000億元,加上省級配套資金,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十二五”期間將有望獲得超過5000億元的財政支持。
3.山西省孝義市全市面積達945平方公里,儲煤面積占到總面積的82.8%。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幾乎每個鄉鎮都有煤焦企業,而且數量眾多。2006年,孝義市憑借其雄厚的煤焦產業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GDP達200多億元,財政總收入43.54億元,經濟總量位列山西省第一,然而盛極而衰,由于資源的掠奪式開采,礦產資源迅速枯竭,由于煤焦化、煤電鋁、煤鋼鐵等傳統資源型國有工業企業在經濟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全市采掘業的產值和從業人員分別占到工業總產值和從業人員總數的45%以上,資源型企業稅收占到全市財政收入的70%以上,過度依賴煤焦資源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面對嚴峻的局面,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焦化曾是孝義的傳統支柱產業,同時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多年來焦炭行業產能盲目擴張,最多時曾有1000多座土焦爐。孝義市首先拿焦化開刀。一方面堅決淘汰土焦爐,并在全省率先取締了改良焦生產,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嚴控焦炭行業準入條件,加大環境監察和執法力度。為了提升焦爐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從2008年開始,孝義市重新規劃焦化產業的發展,重點發展3~5個500萬噸規模、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大焦爐,整合提升現有焦化產業,高起點建設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焦化工業基地。
煤炭是孝義的基礎產業,為提升規模水平,孝義市將單井產能較低的63座煤礦關閉。隨后將其余37座煤礦進行兼并重組,引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作為重組主體;重點改造建設高標準規劃的、機械化開采的10個百萬噸以上礦井。同時,圍繞煤鋁鐵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形成了“煤焦—煤化工—建材:煤電—沸石—氬氧化鋁—鎂鋁合金:煤鐵—軋鋼—鑄造”三大產業鏈,力圖改變過去只會賣資源、賣原料的初級水平:
2008年底,孝義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鼓勵投資和加快經濟轉型的優惠政策》等三個文件,提出經濟轉型的產業領域全部向民營企業開放;實行用地優惠政策;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孝義市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新興產業的突破口,提出以發展現代商貿、餐飲、物流、旅游、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等為重點,建設輻射周邊區域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市政府規劃啟動了商貿城、五星級酒店、社區服務、現代物流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吸引眾多煤老板轉移資本和解決吸納本地剩余勞動力。
孝義市銘信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宇銘原來是一個煤老板,他從英國引進了一種名叫櫻桃谷鴨的新鴨種。這個鴨種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的轉化率和瘦肉率高,抗病力強,區域適應性強,在我國南北方均可飼養。銘信公司的生態肉鴨養殖及深加工項目,是孝義市經濟轉型的一個標志性項目,總投資2.1億元,可生產30大類130多種規格的鴨奚制品,是華北最大的生態肉鴨養殖加工基地。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公司目前已直接帶動養鴨農戶1000余戶,間接帶動種植、運輸、加工等就業人員1.5萬余人,帶動相關農戶增收3000余萬元。為了幫扶其發展,孝義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了有關文件,并專項資助該公司500萬元用于養鴨小區建設。在銘信公司的帶動下,孝義市已發展規模養鴨小區35個,飼養量達到1000萬只,項目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利稅3.6億元。類似薛宇銘這樣從最初的煤焦企業轉而從事其他非資源性企業經營的煤老板,在孝義市目前已有七八十人。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