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公務員考試(以下簡稱“國考”)是申論考試史上的里程碑,2009年10月發布的《考試大綱》對申論測查要求做出了革新,將試卷按職位層級一分為二(省級以上、市級以下),市級以下試卷新增“貫徹執行能力”的考查,引起了考生和社會各界的強烈懸念。當年的考試不僅忠實地執行《考試大綱》的新要求,而且在命題上、閱卷評分上呈現出新特點,預示了申論考試的新走向。
根據2010版大綱和當年的考試情況,專家大膽預測:2011年國考申論考試,必將沿著去年大綱革新開辟的方向繼續前行。考生要立足去年考試的特點,把握“穩中求變”的規律,理清備考思路,搶先一步抓好復習,以先發優勢確保贏在起點。
2010版大綱新亮點
考試大綱是考試命題與考生復習的基本依據。2010版國考《考試大綱》對申論的介紹具有鮮明的亮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十分搶眼,不僅決定著考試的命題和評分,更引領著考生的備考方向。
一、定位申論為能力考試
《大綱》“申論介紹”部分開宗明義,指出“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首先,這表明考試組織者將申論定位為一種能力考試,目的是測查應試者從事機關工作的能力和潛質。這從根本上為考生的復習準備指明了方向,必須注重培育和強化自己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
其次,《大綱》規定“申論為主觀性試題”,明確揭示了申論考試的性質,是一種全部由主觀性試題構成的考試,其評分有參照標準、無固定答案,存在閱卷者主觀取舍和自由裁量的空間。這警示了考生必須脫開“萬能模板”、“標準答案”的束縛,有規則、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才能,向閱卷者全面展示適應機關工作的能力和潛質。
再次,《大綱》規定了申論的試卷結構,“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表明申論試卷是一種穩定的多要素集合體,以“給定資料”為基本條件進行作答。依托“材料”而“申論”,要求考生具有“引申性”的思維,即定向化的發散思維,在特定的方向上對特定問題展開思考,“有所依據而又有所發揮”,這決定了考生的思維必須是反套路、反僵化的。
最后,《大綱》規定了“按級分類”的原則,“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明確宣告了國考申論考試將設置省級與市級兩張試卷,報考不同級別職位的考生,分別作答本類試卷。通過加大兩類試卷的區分度,既能夠提升試題的針對性和測查精確性,也避免了原來不同級別考生在同一張試卷上選擇性做題的出錯可能,從而達到更準確地識別人才能力的目的。
二、清晰界定五大能力
新版大綱對省級和市級試卷所要測查的能力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其中省級和市級各考查4種能力,其中3項能力基本相同:閱讀理解、解決問題、文字表達,2項能力完全不同,對省級考生有綜合分析能力的要求,市級沒有;市級考生有貫徹執行能力的要求,省級沒有。在測查能力上呈現出差異化,為兩級試卷分別設置不同的試題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省級與市級試卷測查能力對照表
職位類別 | 能力要求 | |||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 |
閱讀理解能力:
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
綜合分析能力:
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
文字表達能力:
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
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 |
閱讀理解能力:
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
貫徹執行能力:
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
解決問題能力:
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
文字表達能力:
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
這些測查的能力項目都不是無端設置的,每一項能力要求都對應著試卷上的一種或幾種題型,其中對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更是貫穿在每一種題型之中。
三、引導考生重視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提升
由《大綱》表述可以清晰地得出一個印象,申論考試的根本性質是“能力測試”,而能力本質上是內源性的,只能是“所有者”自身具備的,而不是外來力量所灌輸和強加的;能力產生的來源在于勤學苦練和社會實踐,在于把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技能和思維方式,只有自己領悟到了、掌握住了、運用自如的力量,才可以應對一切問題。任何從外部灌輸到考生身上、需要考生背記的“條條框框”式的東西,企圖代替考生本身的積累和思考,都是反科學的,越是自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越是“一切問題都解決不了”。因此,《大綱》對考生一條根本性的啟示,就是:不要迷信任何“萬能模板”,切勿被條條框框窒息了靈性生機,自己掌握了知識、具有運用知識的能力,就能走得長遠;背著條條框框走路,一定走不長遠,如果背的是拙劣和錯謬百出的“模板”,還會走進陷阱。因此,考生的備考一定要回歸正途,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走依靠自己解決問題、活學活用知識和方法的光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