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的是考生對國家政策理論理解的透徹程度,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考生關心理論熱點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最熱的理論應該是“五位一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我經常在學生口中聽到“五位一體”,很多同學也知道“五位一體”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5個方面。但是,我想強調的是,知道內容并不代表真正的理解,考生大都不知道黨中央為什么會提出“五位一體”,亦不知道這項重大理論熱點產生根源。為了考生更深刻的理解何為“五位一體”,本文擬從申論備考的角度講解“五位一體”對于我們的啟示。
申論材料實質上就是社會現象的縮影,這些社會現象(申論材料)共同的背景就是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鄧小平曾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實質上就是利益的深刻調整,它意味著一部分會得到利益,一部分人會失去利益;意味著會有矛盾的產生。矛盾貫穿社會發展的始終,也是申論材料考察的本質。我們共同思考一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矛盾?
最開始國家強調的是經濟的發展,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所決定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道德滑坡、精神信仰缺失的現象日益嚴重,經濟和文化之間的矛盾隨著產生,鄧小平首先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建設。此后,我國政治體制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效率低下、腐敗重生,政治體制改革亟需加快腳步,產生了第二對矛盾,經濟與政治之間的矛盾。因此,中共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緊接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社會的貧富差距卻日益加大,經濟和社會之間產生矛盾。在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十七大上,中共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近年來,經濟發展面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的制約,經濟與生態之間的矛盾凸顯,中央提出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至此,在十八大上,正式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作為準公務員,考生必須清楚:當今中國,發展是主題,但是單純追求發展會產生很多問題,諸如貧富差距、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道德滑坡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成為了申論材料中考察的內容,它們的背后對應著前面提到的四對矛盾,對應著五位一體。為了解決矛盾,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的理念,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科學發展”是主線,這就告訴考生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申論材料中的問題,多提建設性的意見,而不要做“憤青”。要記住“發展的問題只能在發展中解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