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考的申論復習而言,“真題”為王是一個恒定不變的真理,尤其是2008—2013這六年的真題將是我們這段時間復習的重中之重。但是如果僅僅停留于做做題、對對答案,那么就遠遠沒有發揮出真題的作用。要想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還需要考生們對于真題進行進一步開發。
那么如何做到精研真題,如何對于真題進行深入挖掘,在歷年真題當中,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包括部委及以上的領導講話,對于我們的做題來說,是有著重大啟發甚至是至關重要的。接下來我們就以真題為例,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領導們的一些重要講話。
在2008年國考真題的材料4的第二段,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這樣寫的,“2006年水利部門某負責同志表示,完全不開發保持原生態是不可能的,因為事實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態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資源,建設13級水電站,是一種掠奪性的開發。雖然當地希望盡早開發,但即便是沒有爭議的一兩個水電站,也要在嚴格前期工作審查的基礎上實施開發。要嚴格遵循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確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有序推進開發工作。”這樣一段話,不僅點出了中央政府對于怒江水電開發的意見,是支持開發的,但不能采取“兩庫十三級”的方案,這一觀點是十分清晰的。而同時,這位部長的發言,可以直接作為第三大題第二小題的得分要點,這道題就是讓我們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給定資料6”中C主編的意見做出答復。而在資料6當中,C主編提出:“怒江作為目前我國僅存的原生態江河之一,應從國家生態安全長期目標出發,將其作為一條生態江予以保留,不予開發。這樣,一方面可使其成為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永久保護;另一方面,把怒江作為一個江河生態的對照物和參照系,開展長期、全面和系統的環境觀測活動,取得原始生態環境系統的各種相關數據,與人類已經開發的江河進行對比,為國家進行環境影響戰略評價提供依據。”其實通過研讀之前水利部門負責同志的發言,我們就可以直接否定了C主編的觀點了,因為“事實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態河流”。大家通過這樣的前后對比,就可以快速定位得分點了。
而在2009年給定資料1的第二段,“胡錦濤同志前往河南焦作市農村考察糧食生產,在玉米豐產示范田,詢問鄉親們對國家惠農政策有什么要求。一位村民答,希望糧食價格提一點,政府補助多一點,農資價格穩一點。總書記表示一定把這些意見帶回去。他指出,發展糧食生產,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針對糧價上漲的問題,胡主席表達了態度,對糧食的問題,我們靠的不是漲價,而是政策與科技,在這個地方就奠定了全篇材料關于糧價的態度,就是“不上漲”,如果有同學在做之后的題目中,對于糧價問題,持于了上漲態度,那分數就會被扣得很慘了。
因此,專家再次提醒考生,在復習真題時一定要關注領導人的發言與講話,這些話語對我們的解題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