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監督權力”不是一句空話,既要創新和完善各種監督渠道,使之“永動”而不空轉,也要處理好監督者“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
對于進入政法干警面試的考生來說,能否在最后時刻成功上"岸",踏進政法干警隊伍,并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面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順利通關是所有考生的愿望,而想要通關還需要對政法干警面試整體備考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偨Y出面試中必須注意的盲點、需要關注的熱點,供考生參考,引領考生正確認知面試、認知自己。
什么是特邀監察員?誰能躋身其列?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盤點了特邀監察員制度走過的20多年歷程,結合時代的新變化、新特點,從制度規范、選聘程序、換屆任期、主要職責等方面,向公眾詳解了這項不斷完善的制度。
就在本月初,《監察機關特邀監察員工作辦法》實行后,首批40名監察部特邀監察員“上崗”。透視這份新名單,從反腐專家到法律學者,從媒體工作者到知名網友,不乏專業領域的“影響力人士”。從制度設定的角色擔當看,全國數以萬計、遍布各級監察機關的監察員,既是監督者,也是溝通者,在反腐倡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揮專業人員的優勢和特長,使之成為民意的觸角、監督的抓手,何嘗不是“開門反腐”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有關部門及時感應“小信箱”、“小鼠標”發出的舉報信號,到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開通、首頁顯著位置開辟舉報專區,再到紀檢部門開展無障礙參與的網上廉政民意調查,中央紀委公布派駐各部委和單位的紀檢組組長(紀委書記)名單……這一系列反腐動作,無不圍繞兩個“度”凌厲亮劍:增強反腐機關的透明度、擴大社會監督的參與度!拌F包公”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注重借助民力,成為反腐敗斗爭的新趨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有透明度才有公信力,有參與度就能激發正能量,而實現二者融會貫通,最需要制度橋梁的承載與連接。
政法干警考試作為重要的選拔考試,越來越受到廣大考生的關注。政法干警面試備考的過程中,對于面試技巧的把握與對面試熱點的了解,都是面試成功的關鍵所在。山東華圖政法干警考試備考中心專家針對面試相關備考問題進行細致分析與解讀,為您提供第一手的備考資料與面試指導。
數據顯示,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打開舉報大門后,引發了實名舉報熱潮。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今年1—8月,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來源于各類渠道群眾舉報的約占1/3!懊裥目捎茫脚_可貴”,一位反腐專家的感嘆,既道出了蘊藏于民眾中的反腐倡廉熱情正蓬勃噴發,也說明呵護這種寶貴的反腐力量,離不開實打實的制度支撐、路路通的參與渠道。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化,如何善用社會監督力量、發揮社會監督的積極作用,依然是反腐領域需要深入探索的課題。一方面,“讓人民監督權力”不是一句空話,傳統的舉報信箱、熱線電話,信息時代的網站、微博,各種社會監督的制度,只有“永動”而不空轉,努力實現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才能取信于民、借力于民。另一方面,監督是一種權利,但絕非特權,監督者自身也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考驗。
有人說,如果把網上舉報比作一條通路,那么“路”的養護,就不止是“路政部門”的分內事。每個在“路”上的“司機”即舉報人,也應珍惜這條通道依法行事,把信息手段鍛造成反腐利器,而不是人身攻擊、誣告敲詐的工具。如何在制度上形成監督人人可為、監督人人有責的良性循環,決定著社會監督的品質和實效。從這個意義上說,最新的特邀監察員制度,規定監察員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等,違法違規者將問責,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反腐話題也在改革語境中不斷升溫。今年1月至9月,各省(區、市)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1.7萬件,處分10.7萬人。如此反腐力度,不僅老百姓拍手稱快,國際輿論也指出中國新一輪反腐嚴厲程度“不多見”。面向未來,通過制度變革和創新,為社會監督、規范權力筑起更牢靠的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人人都行動起來、個個都負起責來,不讓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如此,清廉政府有望,廉潔政治可期。
在2013政法干警面試備考的重要階段,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面試熱點材料進行梳理儲備,是廣大考生提高申論成績的不二法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