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好充分與否是一個老師能否講好課的關鍵所在。而申論概述里需要講到很多理論知識。有話曰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要很好的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用實踐去證明理論才是做好事情的關鍵,申論也是一樣。所以在上課之前,申論老師必須把理論知識全部弄清楚,這樣在授課中才能胸有成竹。而其中申論考試的命題方向就成為很多學生想要知道的重點,老師在備課中是如何去抓住這幾年的命題特質,可能成為很多學生想要知道的重點。所以,知道老師的思維,才能更好的去接收知識,最終把知識融會貫通成自己的東西。
有話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申論中必須了解清楚命題人是怎么命題的,才能更好的抓住其中命題的思維去教給學生。而我國的政策理論中介紹的有國家近期的發展重點和以后幾年的發展方向,這恰好就是申論命題的方向標。
例如,在2004年到2010年申論的考試重點都是放在經濟建設領域,原因就是在那個階段我們國家是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這是國家發展的方向。在此之中,2008年國考考到了怒江水電開發,是屬于生態領域的。原因是在2007年召開了十七大,在十七大上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在2009年主要考的經濟領域的產業轉型和糧食生產,是在十七大上提到了我們要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樣在十八大上也有提及,而2013年413聯考也出了相應內容,提到了工人和企業的自主創新,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優化升級的一個重要路徑。在2010年以后,考試重點有弱化經濟建設的趨勢,原因在于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的經濟突飛猛進,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有所發展,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對于經濟的相關領域開始有所涉及并且考察重點越來越突出,表現在社會和文化領域。2011年國考省部級考到了文化和生態領域,具體考到了黃河精神和黃河治理;2011年國考地市級考到了文化和社會領域,具體考的是鄉村文化和鄉村教育;2012年國考省部級考到了文化和社會領域,具體考的是道德建設;2012年國考地市級考到了社會領域,具體考到的是公共安全;而2013年國考的兩套題都考到了文化、社會和經濟建設領域等。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年的考試重點,由此可見,知道了這些,那么今年的考試重點應該也不會跑出這些領域。所以要熟讀政策文件,牢牢把握住國家發展的方向標,培養五位一體的意識,才能在申論考試之前就做到胸有成竹。
所以在考前的備課中,老師們每天都會去讀政策理論,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新聞等,通過不斷的積累,去更清晰的把握申論考試的方向。各位考生也需要在平時多看政策文件,多積累知識,才能更好的把握申論考試的脈絡,最終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