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一種多組分的混合氣態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它主要存在于油田、氣田、煤層和頁巖層。天然氣燃燒后無廢渣、廢水產生,相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天然氣又可分為伴生氣和非伴生氣兩種。
11月15日,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正式進入供暖季。每年此時都是天然氣供應最緊張的時期,而今年,各地為了治理大氣污染,紛紛實施煤改氣,這使得今年或將面臨史上最嚴重的天然氣供應缺口。
需求大增,今冬天然氣缺口將達100億立方米
今冬天然氣缺口嚴重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13年全國天然氣迎峰度冬供應保障協調會上透露,今年全國天然氣供應缺口達220億立方米,經過各方努力挖潛后,仍有100億立方米左右的缺口,而去冬今春,天然氣缺口僅為40億立方米左右。
“缺口如此之大,說到底還是需求增長太快,生產一路快跑還是跟不上需求。”國家發改委一位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我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以民用為主,而且近年來呈幾何倍數增長。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995—2012年復合年均增速為10.93%,大大高于世界同期3.52%的增速。
尤其是今年,在大氣治理“國十條”的推動下,各大城市紛紛出臺城市氣化規劃,實施煤改氣工程,此舉直接拉高了天然氣需求。以新疆烏魯木齊為例,從去年供暖季后開始煤改氣,一共改造了189個小燃煤鍋爐。煤改氣之后的第一個冬天,全市天然氣需求量最高峰時達到1700萬立方米/天,而在煤改氣之前,這個數字不過500萬—600萬立方米/天。
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改用天然氣。北京市要求,從今年開始到2017年,將全面實現電力生產燃氣化,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鍋爐煤改氣。天津市要求今年對城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清零”。去年京津冀三地燃煤總量達到3.73億噸,而今年這些燃煤都需要大量的天然氣來替代。
開源節流,石化企業停產減產保民用
為了保障供給,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意見”,一方面要求中石油等能源企業努力開源,增大供給量;另一方面,要求壓減工業用氣,確保居民用戶不斷氣。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生產的增長幅度相當驚人,到2012年已經增加到1075億立方米。為了保證今年冬季供應,中石油的長慶、青海、四川、塔里木等主力氣田的生產任務,在年計劃的基礎上又平均加碼了3%。
中石油還在加緊建設地下儲氣庫,以保障在冬季供應最緊張的時候作為應急之用。繼6月西南油氣田公司相國寺儲氣庫投產后,7月,中國最大的儲氣庫——呼圖壁儲氣庫在新疆成功投產,目前已累計注氣12億立方米。
此外,中石油等企業還加大了國外采購液化天然氣現貨力度,以緩解國內用氣壓力。
在壓減工業用氣方面,各地力度也相當之大。11月12日,滄州大化發布公告稱,按照“保民用,壓工業”的原則,該公司的天然氣供應將被暫停。河南的中原大化也將從11月20日開始停工80天。
工業限氣也直接波及中石油自有企業。烏魯木齊石化、寧夏石化、塔里木石化和蘭州石化等企業已率先開始壓減用氣量。據介紹,烏魯木齊石化的供氣量由原來的250萬立方米/天,下調至150萬立方米/天,其化肥二廠甚至已全面停產。
盡管如此,今年天然氣供應的形勢仍不樂觀。有咨詢機構分析,隨著天氣轉冷后真正進入冬季供暖高峰期,城市中小工業用戶停氣,或者出租車排隊加氣的現象仍難避免。全國范圍內的化工廠、工業和車用等用戶可能會被限氣,限幅將從20%、40%開始逐步抽緊,如果遭遇持續低溫等極端天氣,限幅或進一步加大。
專家提醒,各地煤改氣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進度
面對今冬明春出現的天然氣供應緊張情況,業內專家普遍呼吁社會各界要理性看待。由于中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豐富,供需矛盾將長期存在。而要破解氣荒難題,必須從供應和需求兩方面共同發力,并充分運用政策和價格杠桿,緩解壓力。
在供應方面,專家認為,進一步加大儲氣庫建設,削峰填谷是一個重要手段。目前,中國的儲氣庫容量僅23億立方米,不足年消費量的2%,遠低于國際平均10%—15%的水平。而且,儲氣庫的功能不僅局限于天然氣季節調峰,更重要的價值是作為城市應急儲備和國家戰略儲備,因此國際上的儲氣庫建設大多由政府主導。有專家建議一些用氣需求量大的城市可以自建調峰用的儲氣庫,用于冬季供應緊張時的月度調節。
在需求方面,專家則建議在目前天然氣供需矛盾緊張的現實情況下,工業企業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產和停產檢修時間,爭取錯開用氣高峰。而對于煤改氣,各地則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進度。如果過于集中,勢必加重緊張局面。
在價格機制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則認為,應繼續深化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長期實行低價格政策,易造成資源消費過度擴展和浪費。應在充分考慮其他能源的比價關系,以及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的同時,逐步建立我國天然氣產業鏈各環節順暢的價格聯動機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