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2中考 | 2012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托業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GRE GMAT |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零起點法語 | 零起點德語 | 零起點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公共營養師 | 國際貨運代理人 | 保險從業資格 | 電子商務師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化工工程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隨著2012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和公共科目考試大綱的如期發布,對廣大有遠大人生理想的考生來說,新的一次沖刺征程又要開始了。我國自1994年開始實行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至今已走過了18個年頭,命題機制逐步走向成熟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中公教育專家將《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命題方面的一些特點與廣大考生分享和交流,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備考有一些有益的啟發。
通過對2005年之后國考真題的深入分析,我們發現,從表面來看,《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的試卷結構、題型設置可謂是穩中有變;從更深層次來看,其所涉及的考點方法、能力要求、知識范圍又是變中有不變。
表1 國考命題特點總結表
國考命題“四變” |
國考命題“四不變” |
①試卷結構調整變化 ②題型題量組合變化 ③考點方法創新變化 ④知識范圍擴展變化 |
①五大板塊穩定不變 ②基礎題型穩定不變 ③能力要求穩定不變 ④考查重點穩定不變 |
一、試卷結構調整變化,五大板塊穩定不變
國考行測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這五大板塊,這一穩定的試卷結構標志著考試已經趨于成熟。但這五大板塊在試卷中的先后順序卻是不斷進行調整的。考生可參見下表:
表2 2005—2011年國考行測試卷結構及題量分析表
年份 |
題量 |
位置 |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
2011年 |
135 |
常識判斷(25) |
言語理解(40) |
數量關系(15) |
判斷推理(40) |
資料分析(15) |
2010年 |
140 |
言語理解(40) |
數量關系(15) |
判斷推理(35) |
資料分析(25) |
常識判斷(25) |
2009年 |
140 |
常識判斷(25) |
言語理解(40) |
判斷推理(35) |
數量關系(20) |
資料分析(20) |
2008年 |
140 |
言語理解(40) |
數量關系(20) |
判斷推理(35) |
常識判斷(25) |
資料分析(20) |
2007年 |
140 |
言語理解(40) |
數量關系(20) |
判斷推理(35) |
常識判斷(25) |
資料分析(20) |
2006年 |
135 |
言語理解(30) |
數量關系(20) |
判斷推理(45) |
常識判斷(20) |
資料分析(20) |
2005年 |
135 |
言語理解(25) |
數量關系(25) |
判斷推理(45) |
常識判斷(20) |
資料分析(20) |
板塊順序并不決定考生的做題順序,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做題可參照試卷的自然順序,遵從由易至難的原則。做題時切忌在一道題上停留過久。遇到難題,可跳過往下做,待試卷答完后再返回看先前未答出的題,否則,就有可能浪費寶貴的時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題型題量組合變化,基礎題型穩定不變
由表2我們可知,近年來國考總題量的發展軌跡是“變化(135→140)—穩定(140)—變化(140→135)”,各版塊內部的題型題量不斷組合變化。試題結合公務員工作實際,突出命題的能力導向,根據考試目的、報考群體情況,在題型、數量、難度等方面進行組合。2011年行測分A、B卷,題目一樣,題型順序和選項順序不盡相同,但基礎題型卻都為片段閱讀、邏輯填空、數學運算、數字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圖形推理、常識判斷、資料分析等。
表3 國考行測題型題量組合變化表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邏輯填空(20)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選詞填空(20) |
言語理解與表達(40) |
選詞填空(20) |
片段閱讀(20) |
片段閱讀(20) |
片段閱讀(20) | |||
數量關系(15) |
數學運算(15) |
數量關系(15) |
數字推理(5) |
判斷推理(35) |
圖形推理(5) |
數學運算(10) |
定義判斷(10) | ||||
判斷推理(40) |
圖形推理(10) |
判斷推理(35) |
圖形推理(10) |
類比推理(10) | |
定義判斷(10) |
定義判斷(10) |
邏輯判斷(10) | |||
類比推理(10) |
類比推理(5) |
數量關系(20) |
數字推理(5) | ||
邏輯判斷(10) |
邏輯判斷(10) |
數學運算(15) |
言語理解與表達在2007年后題量穩定在了40道,同年開始出現選詞填空,題量與片段閱讀各占一半。位置是片段閱讀在前,選詞填空在后。2008年與2007年考查情況一致。2009年開始選詞填空置于片段閱讀前。
數量關系最顯著的變化是2011年數字推理缺席考試。
判斷推理這一快板題量組合變化最明顯。2009、2010年的總題量均為35道,題型順序均為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題量分配分別是5、10、10、10和10、10、5、10。2011年總題量為40道,各個題型平均分配總題量。
常識判讀最主要的變化是近年來突出對國情社情的考查。
題型題量組合變化的目的是為了優化試卷題型題量比例,進一步提高區分度。2011年題量由140減少到135題,取消了數字推理題型。同時,數學運算增加了5道,資料分析題量由25題減少到15題,判斷推理中類比推理由5題增加為10題。2010、2011兩年大規模調整題型題量,體現了命題人對提高試題區分度的不斷探索和研究。
三、考點方法創新變化,能力要求穩定不變
國家公務員考試旨在測查應試者從事行政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從歷年考試內容來看,這些能力要求是穩定不變的,包括數理能力、言語理解能力、觀察辨別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常識再認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等?梢哉f,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機制。
一個完善的機制,必須要有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機制發展的活力。否則,就有可能陷入僵化的泥潭,裹步不前。隨著考試的不斷發展,考試的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由此推動著考試內容的創新變化,表現在具體的考題上,就是考點的不斷翻新,解題方法的不斷優化。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例題1: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第89題
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②④⑥
這種題型名為“圖形分類”,在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首次出現,其核心思路是要尋找一種分類標準,使得兩組圖形有各自共同的特征。(該題規律為①④⑥都有豎直對稱軸;②③⑤都有水平對稱軸。)顯然,解這種題目,必須建立在深刻認識圖形間的聯系和差異,必須具備很強的觀察和辨別能力,這和傳統題型是一致的。就這一題型的解題思路而言,和古典型圖形推理也是一致的,我們可以看下面一道題。
例題2: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第84題
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觀察兩組圖形,每組圖形的內部圖形與外部圖形相接的邊數,依次是0、1、2。當然,只有這一個規律并不能直接選出答案,因此,還需尋找別的規律。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第一組圖形中,外部圖形的邊數依次是6、4、5;第二組圖形中,外部圖形的邊數依次是5、3、(4)。兩個角度結合,可以直接選出答案C。
顯然,例題1的核心考點是幾何性質當中的對稱性問題,例題2的核心考點是圖形構成當中的線條數,兩類題型都考查的是考生對圖形構成、幾何性質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知識范圍擴展變化,考查重點穩定不變
行測考試是能力考試,但能力的提升必然以知識的儲備為基礎。從真題分析來看,行測試卷所涉及的知識范圍是擴展變化的,無論是言語理解部分的取材范圍,還是數學運算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都有明顯的擴展。最引人注目的變化還是在常識判斷,從側重于法律演變到側重國情社情、綜合管理素質。
表4 2005—2011年國考常識判斷部分題量變化表
年份 學科 |
總量 |
國情 |
政治 |
人文 |
科技 |
法律 |
經濟 |
管理(含公文) |
軍事 |
2011 |
25 |
7 |
4 |
5 |
4 |
3 |
1 |
0 |
1 |
2010 |
25 |
4 |
2 |
3 |
7 |
5 |
3 |
0 |
1 |
2009 |
25 |
4 |
2 |
7 |
2 |
7 |
3 |
0 |
0 |
2008 |
25 |
0 |
0 |
0 |
0 |
25 |
0 |
0 |
0 |
2007 |
25 |
0 |
0 |
0 |
0 |
25 |
0 |
0 |
0 |
2006 |
20 |
0 |
0 |
0 |
8 |
11 |
0 |
1 |
0 |
2005 |
20 |
0 |
0 |
0 |
0 |
15 |
2 |
3 |
0 |
國家公務員考試是“萬人爭過獨木橋”的考試,正因其競爭的激烈性,令很多考生望而生怯。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必須依托與有深度的專項復習和練習,按照認識考試、掌握核心知識和方法、提升解題效率的備考方式,扎實備考。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