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備課技能
所謂備課,是指教師在充分地學習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弄清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學生怎么學,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案的過程。
備課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要統(tǒng)觀全局,從“宏觀”上考慮制定學期(或學年)的教學工作計劃;二是深入章節(jié),從“微觀”上考慮制定課時(或單元)教學計劃方案(即教案,或稱教學活動設計)
備課的類型:1、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2、學期備課、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3、課前備課和課后備課。
備課的內容:1、備課程標準;2、備教材;3、備學生;4備教法;5、備學法
鉆研教材的意義:1、有助于教師掌握教材的邏輯體系;2、有助于教師科學設計教學內容;3、有助于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標準。
鉆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通覽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課程標準;研讀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學資源);
2、精讀教材,深層領會
(1)把握教材的內在特征; A 分析學科的基本結構;B領會教材的知識結構;C分析教學的具體要求。
(2)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A 突破重點B突破難點C抓住關鍵
3、精細加工,再創(chuàng)教材
1、教材語言的轉換;2、教材內容的取舍;3、教材內容的增補;4、教材內容的調整;5、教材內容的再加工。
了解學生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狀況;2、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的認知狀況;3、學生已有的能力和經驗基礎;4、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狀況;5、學生的學習意志、情緒和自信心;6、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7、學生的家庭情況;8、學生班集體情況。
了解學生的方法有:1、觀察法和談話法;2、調查研究法;3、教學反饋法;4、摸底測驗法;5、資料分析法;6、階段判別法。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學習效果和標準,是對完成教學活動后學習者應達到的行為狀態(tài)的具體描述。
“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態(tài)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的表述由四部分組成:教學對象、表達學習結果的行為、表現行為的條件和學習程度。
教案內容主要由概況(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時安排、課型、教法學法、媒體選擇等)、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后記或教學反思四部分組成。
教案的類型:紙質教案(文字表達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條目式教案)和電子教案。
電子教案的特點:形象生動、數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課件、便于攜帶與攜帶與傳輸、便于提取與管理。
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1、要切合實際,堅持“五性”(五性:即科學性、主體性、教育性、經濟性和實用性)2、要優(yōu)先教法,精設課型;3要重視“正本”,關注“附件”;4、要認真?zhèn)湔n,糾正“背課”;5、要內容全面,并及時調整。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幼兒小班數學說課:好朋友 排排隊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