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我國小學教育的歷史發展 |
第 2 頁:義務教育 |
第 3 頁: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
三、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普及性
普及教育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發展中國家把首先普及初等教育、同時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作為主要任務;發達國家則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同時發展高等教育。近年來,一些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的普及問題已接近解決,正在向普及中等教育的方向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就非常重視普及初等教育的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幾次發文要求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初等教育!读x務教育法》的頒布,從法律上保證了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實現。
義務教育是國民的基礎教育,是國家力量的根本源泉。作為初等教育的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小學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凡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做到不讓一個適齡兒童和少年不入學或中途退學,并且使他們每個人都能達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對所有的入學兒童負責,愛護、關心、教育每一個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二)基礎性
我國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小學和中學都是普通教育性質,并且,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
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對每個公民個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起著決定性
的作用。良好的小學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礎。從國家來講,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小學教育是國家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礎。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這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表明,義務教育只能是基礎
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其內容應包括國家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應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強制性
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也是由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和國家各部門共同承擔的義務。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它集中體現在通過立法在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礎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曾為小學教育的發展做過許多努力。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專門做出了《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但由于缺少法律的有效保證,我國基礎教育的普及工作發展遲緩,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時被侵犯,國民素質從總體上說還不盡如人意。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教育具有了強制性的特征。這不僅保障了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更重要的是使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從此有了法律“護航”。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