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四川教師資格心理學B內部資料匯總
第四章 聯結派學習理論
本章考點
桑代克的試誤說、巴甫洛夫華生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學說、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所提出的基本觀點、學習規律,聯結、準備率、操作性條件反射、負強化、程序教學、觀察學習、自我效能高的概念。
聯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觀點
代表人物 |
理論名稱 |
主要觀點 |
學習規律 |
桑代克 |
試誤—聯結 |
試誤—聯結學說,認為心理和學習是情境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學習的實質是經過試誤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即形成S-R之間的聯結,學習過程是嘗試錯誤的過程 |
效果律 |
巴甫洛夫與華生 |
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
“替代—聯結”學說,認為學習就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的實現過程是通過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空上的結合產生了替代作用。 |
消退律 |
斯金納 |
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
“強化—聯結”學說,認為學習是指有機體在某種情境自發作出的某種行為由于得到強化而提高該行為在這種情境發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應與情境的聯系。 |
運用于程序教學理論 |
班杜拉 |
社會學習理論 |
觀察—聯結學說,認為人的社會行為和思想、情感不僅受直接經驗的影響,更多地受通過觀察進行的間接學習即觀察學習的影響,人類的學習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 |
三元交互作用 |
第一節 桑代克的“試誤—聯結”學習理論
1、如何評價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的鼻祖,也是聯結派理論的鼻祖)
①試誤—聯結學說,認為心理和學習是情境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學習的實質是經過試誤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即形成S-R之間的聯結,學習過程是嘗試錯誤的過程,而不是通過推理而頓悟的過程;
②該理論認為,所謂學習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響下,喚起原本聯結中的一種聯結趨向,并使之加強;
③桑代克通過動物的實驗,提出了著名的學習聯結理論,對學習進行較為系統和科學的研究,并總結出了學習的規律,即效果律、準備律以及練習律,其理論體系奠定了聯結派學習理論的基礎,對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堪稱教育心理學的鼻祖;
④局限性:桑代克把人類復雜的學習過程等同于動物的學習,簡化了學習過程的性質,只能解釋簡單的機械的學習,無法解釋人類復雜的認知學習,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2、效果律:★是指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加強或者減弱受到反應結果的影響。聯結:是指情境和反應之間的聯結。
3、準備律:是指有機體采取行動時,促使其行動就是一項增強,而阻礙其行動則是一種煩惱,當有機體并不準備行動時,迫使其進行行動則成為一種煩惱。
4、練習律:認為聯結的強度決定于使用聯結的頻次。P65
第二節 巴甫洛夫與華生的經典性條件發射學習理論
1、如何評價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創立者:巴甫洛夫與華生★)
①該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的實現過程是通過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空上的結合產生了替代作用。
②意義:把精確而有客觀的方法引入對動物學習的研究,把生理與心理統一起來,對高級心理活動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對心理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學說揭示了心理活動和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規律和生理機制,對科學、唯物地說明心理活動和學習是有功績的。
③局限性:只可以解釋部分較為簡單、低級的學習,不能解釋復雜的、更為高級的認知學習過程。
④該理論混淆了人與動物的界限,抹殺了人類思維的特點。
2、巴甫洛夫進行的實驗為:狗分泌唾液實驗★
鈴聲為條件刺激 食物為無條件刺激
3、華生:恐懼形成實驗★
4、消退律:如果條件刺激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反射刺激的強化,則已經建立的條件反射將逐漸減弱甚至消失。
5、泛化: 條件反射一旦確立,其他類似最初條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條件反射。
6、分化:分別向有機體呈現條件刺激和與之相似的無關刺激,對條件刺激給予強化,對無關刺激不予強化,這樣可以使有機體對條件刺激和無關刺激產生分化,只對前者進行反應。
7、華生對學習律的研究:反對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張用頻因律和近因律來解釋學習。
頻因律:在其他條件想等的情況下,某種行為練習得越多,習慣形成得就越快,練習的次數在習慣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近因律:指當反應頻繁發生時,最新近的反應比較早的反應更容易得到加強,也就是說有效的反應總是最后一個反應。
第三節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1、如何評價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P85
2、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創立。該理論是是根據他用自己發明的“斯金納箱”所做的經典實驗所提出的。指有機體在某種情境中自發做出的某種行為由于得到加強而提高了該行為在這種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該反應與情境的聯系。
3、斯金納認為所有行為可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行為是由有機體自身發出的,最初是自發行為,后來這些行為得到強化而成為特定情境中隨意的有目的的操作,有機體通過這些操作作用于環境以達到對環境的有效適應。
4、斯金納把條件發射分為兩類:應答性條件反射(經典性條件反射)和反應型條件發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經典性條件反射:刺激-反應的聯結,反應由刺激引起;操作性條件反射:操作-強化的過程,重要的是操作后的強化。
5、經典性條件反射與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P76
6、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包括兩部分:(1)學習的實質(2)學習的規律
7、學習的實質:“強化—聯結”學說,認為學習是指有機體在某種情境自發作出的某種行為由于得到強化而提高該行為在這種情境發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應與情境的聯系。
8、學習的規律:(1)連續接近技術:指通過不斷強化有機體的一系列逐漸接近最終行為的反應來使他逐漸形成這種技術。(2)強化強化原理技術。強化的類型:正強化和負強化。
9、強化類型與懲罰
反應概率 |
刺激增強 |
刺激消除 |
反應增加 |
正強化(呈現愉快刺激) |
負強化(消除不愉快刺激) |
反應降低 |
懲罰(呈現不愉快刺激) |
懲罰(消除愉快或強化刺激) |
10、強化的安排:連續強化(及時強化)、間歇強化(延緩強化)
11、程序教學:指各門學科知識按其中的內在邏輯聯系分解為一系列的知識項目,這些知識項目之間前后銜接,逐漸加深,然后學生按照由知識項目的順序逐個學習每一項知識,伴隨每個知識項目的學習,及時給予反饋和強化,使學生最終能掌握所學知識,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精心設計知識項目序列和強化序列是程序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JD程序教學的概念和原則★)
(1)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最先是直線式程序。
(2)程序教學遵循的原則:①小的步子②積極反應③及時反饋④低錯誤率⑤自定步調
(3)程序教學的依據: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和強化原理。
(4)程序教學可以通過教學機器來進行。教學機器優點:①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常會因為受到教師的批評、訓斥等而造成的恐懼、反感心理。②強化及時,反饋及時,不像傳統教學中反饋和強化太少,耽擱時間長,降低了強化的效果。③最大限度地照顧了個別差異,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④使教師能清楚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問題所在,以便有針對地進行教學。⑤機器可以記錄學生的反應情況,為教師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