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四川教師資格心理學B內部資料匯總
第五章 認知學習理論
本章考點
完形的含義、頓悟的概念、格式塔關于學習本質的觀點;認知結構的概念、發現學習的概念、類目化活動的概念、布魯納對學習過程的觀點、發現法的教學特點、新知識的幾個環節、促進學習的條件;奧蘇貝爾理論體系的核心、有意義接受學習、同化、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有意義學習的類型和各類型的含義、命題學習的類型及含義、先行組織者、學生的認知結構對有意義學習的影響。
第一節 格式塔的完形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韋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關于學習本質的觀點:
(1)從學習結果看:學習是形成了新的完形:指反映外界事物整體聯系與關系并賦予其意義的一種模式這個完形是與新的情境相對應的,反映了情境中各事物的聯系與關系。
(2)從學習過程看: ①學習是頭腦里主動積極地對情境進行組織的過程,這種組織的方式遵循者知覺的規律。②學習過程中知覺的組織是突然的頓悟:指學習者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境,特別是目的物之間的關系,它是通過學習者重新組織或重新構建有關事物的形式而實現的。頓悟學習理論是格式塔學派對心理學的最大的貢獻。
(3)學習的實質是組織或完形的作用。
苛勒的學習理論又稱為頓悟說★。
對格式塔關于學習理論的評價:P99
第二節 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1、托爾曼1932年首次使用了中介變量的概念,將S-R公式中加入中介變量,改為S-O-R★
。托爾曼的學習理論曾被稱為“符號-格式塔學說”或“期待說”,現一般稱為“符號學習理論”或“信號學習理論”,改理論注重認知過程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托爾曼的學習理論屬于學習的認知派,托爾曼被稱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鼻祖之一。
2、托爾曼最著名的研究是針對聯結派認為學習的結果是形成聯結的觀點而設計的位置學習實驗和針對聯結派條件反射理論認為必須強化才能學習而設計的潛伏學習實驗。
3、托爾曼關于學習問題的觀點:(1)學習在有機體沒有受到強化的情況下也發生了,真正的學習結果是形成情境的“認知地圖”(2)三種對學習是需要的:能力律、刺激律、涉及材料呈現方式的定律。
4、托爾曼的最大貢獻:富有創造地設計了各種嚴密的實驗,用實驗的方式對聯結派學習理論進行批評,并引申出對學習的認知解釋。這種研究范式對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第三節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教學思想
1、認知結構:指由個體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構成認知結構的核心是一套類別以及類別編碼系統。
學習就是類目及其編碼系統的形成,并認為一切知識都是按編碼系統排列和組織的。這種各部分存在聯系的知識,使人能夠超越給定的信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類目化活動:人們根據自己已有的類目編碼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或者借助已有的類別來處理外來信息,或者由外來信息形成新的類別,這種將事物置于類目編碼系統之中的活動,稱為類目化活動。
3、關于學習的觀點:學習的實質在于學習者主動進行加工活動形成認知結構,認知結構的主要成分:是類別編碼系統,學習過程主要是類目化的過程,通過類目化活動將新知識與原有的類目編碼系統聯系起來,不斷形成或發展新的類目編碼系統。
4、發現學習:★★指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條件自己獨立思考,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和規律。發現法的特點:發生較早、發現的內容是尚無定論的實際材料、學習的過程較復雜。
5、發現法的優點:(1)能提高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3)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現技巧(4)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保持和提取。
6、新知識學習過程的環節:知識的獲得過程、知識的轉化過程、知識的評價過程。
7、促進學習的條件:(1)知識的呈現方式,指提供知識的技術或方法。布魯納認為人類有三種成功地理解知識的手段:動作再現表象、圖像再現表象、符號再現表象★(2)學習的內在動機。布魯納傾向于內部動機的激發和維持。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體現在他必須主動地讓新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和認知結構發生關系,對新現象進行歸納和整理。
8、結構教學理論:(1)結果教學觀。布魯納認為機械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學習的結果是為了形成認知結構,因此強調在學科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結構的重要性。學科的知識結構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內部規律。布魯納認為理解學科的結構有如下好處:①有利于學生理解學科的具體內容②有助于學習內容的記憶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2)發現法教學模式: ①特點:教學是圍繞一個問題情境展開;教學中以學生的發現活動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其最大優點: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②教師的任務★★:a鼓勵學生有發現的自信心;b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求知欲;c幫助學生尋找新問題與已有經驗的聯系;d訓練學生運用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e協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啟發學生進行對比。
9對布魯納的學習與教學理論的評價:P115
第三節 奧蘇貝爾的接受-同化學習理論與教學思想
1、奧蘇貝爾整個理論的核心是根據學生原有知識進行教學★。奧蘇貝爾認為,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2、有意義學習:針對機械學習而言,指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性的聯系的過程。接受學習:學習的內容基本上是以定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學習不包括任何發現,只要求他們把教學內容加以內化,即將新的知識結合進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
3、奧蘇貝爾認為發現學習的缺點★:
(1)發現學習可能浪費太多的時間,不適合作為獲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方式。
(2)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通過發現學習來獲得,在一些情境中,學生必須用語言來處理各種復雜的、抽象的命題。
(3)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需要通過發現學習來獲得知識,當意義學習的兩個條件得到滿足時,接受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快地獲得新知識。
4、同化的實質:新知識通過與已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識或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進而被同化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來,其結果一方面使新知識被學習者理解,獲得心理意義,另一方面使已有知識結構方式改變,增加了新內容,建立了更廣泛的聯系。
5、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1)學習材料本身必須具備邏輯意義;
(2)學習者必須具備有意義的學習心向;
(3)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的適當概念。
6、有意義的學習心向:指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在新知識與已有適當觀念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
7、認知結構對有意義學習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原有知識的可利用性、新舊知識間的可辨別性、原有知識的穩定性和清晰性。
8、奧蘇貝爾把有意義學習分成有層次組織的類型:(1)基本的有意義學習包括:代表性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2)較高級的發現學習,包括知識運用、問題解決和創造。
(1)代表性學習:最低層次。又稱“表征學習”,指學會一些單個符號的意義或說學習他們代表什么。(2)概念學習:實質是掌握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關鍵特征或本質特征。其具體形式有:概念的發現和概念的同化。(3)命題學習:學習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觀念的新意義。根據新學習的命題與已有概念或命題的關系,分為三類:①下位學習:新學知識是已有知識的下位知識,已有的概念或命題是上位的。②上位學習:新學知識是上位的,包攝性更廣泛,概括性更高,可以將一系列已有的相應概念或命題總括其下③并列結合學習:新命題與舊命題之間是并列關系。
9、先行組織者策略:此策略是奧蘇貝爾對知識教學的獨特貢獻。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包攝性較廣的、概括水平較高的學習材料,用學習者能理解的語言來表述,以便給學習者在學習新知識時提供一個較好的固定點,將它與原有知識結構聯系起來,這種預先提供的起組織作用的學習材料就叫做“先行組織者”,先行組織者★有兩類:說明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
10、對奧蘇貝爾學習與教學理論的評價:P124
第五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思想: 暫未列入考試內容
第六節 學習理論新進展:暫未列入考試內容
1、莫雷提出學習雙機制理論★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