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課程的一般概念 |
第 2 頁: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
第 3 頁:課程類型 |
三、課程類型
課程類型是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指設計課程的種類。由于課程工作者的課程觀、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因而所設計的課程類型也會有所不同。根據課程任務,為依據進行分類,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根據課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根據課程的組織方式子,課程可分為科目本位課程、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經驗本位課程。我們根據前兩種分類方式,介紹一些課程類型。
(一)根據課程的任務,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1.基礎型課程
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以有組織的知識內容作為課程組織的基礎。即培養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內容是基礎的,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也注重思維力、判斷力等能力的發展和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的培養;A型課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課程,無論哪個學生都要學習;A型課程要求很嚴格,必須有嚴格的考試,因為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使學生今后終身受用。基礎性的內容隨學段不一樣,也有所不同,它是不斷發展的,如小學,語文、數學、外語是基礎,自然常識歸屬拓展型課程,但到了中學,物理、化學、生物又是基礎。
2.拓展型課程
拓展型課程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并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例如,注重加強學生文學、藝術鑒賞方面的教育與拓展學生文化素質的文化素養課程和藝術團隊活動,注重加強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能力的環境保護等課程,都屬于拓展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常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比起基礎型課程來有較大的靈活性。
3.研究型課程
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這類課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標、一定的結論,而獲得結論的過程和方法則是由學生自己組織,自己探索、研究,以此引導他們形成研究能力與創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標和結論,由學生自己確立目標、得出結論。課程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做,重研究過程甚于注重結論。
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三者之間關系緊密,基礎型課程的教學是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是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而從一定程度來說,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對基礎型課程的教與學兩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礎作用。各類型、各科目課
程在教育過程中雖然任務不同、層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滲透性、綜合性。從課程目標來說,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在統一的目標下,在不同層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補遞進,全力形成一個整體。正是三類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有機地組成整體,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與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根據課程的制定者,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用國家統一課程設置,全國中小學基本上沿用一個教學計劃、一套教學大綱、一套教材,缺乏靈活性、多樣化和彈性。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國課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2年,原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中將課程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層次;1996年,原國家教委頒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將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三個層次;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做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6月13日)第二部分第十四條規定: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二)根據課程的制定者,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用國家統一課程設置,全國中小學基本上沿用一個教學計劃、一套教學大綱、一套教材,缺乏靈活性、多樣化和彈性。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國課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2年,原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中將課程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層次;l996年,原國家教委頒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將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三個層次;199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做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6月13日)第二部分第十四條規定: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相關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章節考核精要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