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畢生發展
一、傳統心理學觀點中心理發展包括:
1 動物種系進化過程中心理的發展;
2 民族心理的發展,即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心理的發展;
3 個體的心理發展,即個體從出生到衰老過程中的心理發展。
二、畢生發展的觀點主要有:
1 人生的發展,除了身體在生物意義上的發育、成熟以外,是一個伴隨人的一生的過程;
2 發展具有多維性和多向性;
3 發展由獲得和喪失組成;
4 心理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和可塑性;
5 心理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
三、關鍵年齡(關鍵期):(了解)
個體在早期發育過程中,某一反應或某一組反應在某個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的“好時機”這個關鍵的“好時機”就是關鍵年齡或關鍵期。
四、影響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遺傳、環境(了解)
五、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 橫斷研究法:就是在同一時間里研究不同年齡組的被試的心理發展水平,并對其進行比較。
2 縱向研究法:也叫跟蹤研究,主要指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所選取的被試進行追蹤研究,對其心理發展進行有系統的定期觀察、記錄,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質的變化規律。
3 群體序列研究法:既克服了縱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橫斷研究的長處,因而其科學性和實用性都很強。
六、在7-8周時,性別開始分化
七、嬰兒時最主要的感知覺是:觸覺、聽覺和視覺,其中觸覺發展得最早
八、喬姆斯基認為人腦先天就具有一種能夠對語言進行加工的裝置,叫做“語言獲得裝置”(LAD)
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兒童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0-2歲的兒童的認知水平處于此階段,兒童通過感覺和動作來認識周圍的一切,他們逐漸能夠把自己與物體分開,意識到自己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形成“客體永久性”;
2 前運算階段:典型的特點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 具體運算階段;
4 形式運算階段。
十、兒童期的社會性發展:
1 依戀行為:是通過個體與個體的互動關系建立起來的,交往雙方通過相互給予安全、溫暖、情感支持而使雙方產生相互的親密感的關系;
2 性別社會化:家庭中父母的態度和撫養方式、學校中教師和同伴的影響,是性別社會化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家庭中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學校教育中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3 道德判斷的發展:皮亞杰在《兒童的道德判斷》一書中,把兒童的品質發展劃分為:
a、自我中心階段(2-5歲);
b、權威階段(6-7、8歲),特點:絕對遵從父母、權威者或年齡較大的人;對規則本身的尊敬和順從;
c、可逆性階段(8-10歲);
d、公正階段(10-12歲)。
十一、青少年時期個性的發展:
1 自我意識的發展;
2 情緒表現的矛盾性特點,典型的特點是強烈、狂暴與溫和、細膩共存;
3 人際關系發展的新特點。
十二、中年危機(了解):指中年時期的個體由于自身生理方面的變化,工作方面的壓力,家庭生活方面的壓力,以及自己的健康問題等而面臨的社會適應的轉折和沖突。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