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材料分析題、寫作題 |
第 2 頁:答案及名師詳解 |
參考答案及名師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育家的名言。
【名師詳解】《師說》的作者是韓愈。
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的特點。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是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個學生,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題干所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3.【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體現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現代教育觀。
【名師詳解】題干所述為終身教育的概念,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
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名師詳解】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即因材施教。
6.【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角色。
【名師詳解】教師職業角色的最大特點是多樣化。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體現了教師的示范者角色。
7.【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育觀。
【名師詳解】“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權威作用,認為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成為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的學習圍繞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來進行。
8.【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的職業角色。
【名師詳解】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9.【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專業發展的五階段論。
【名師詳解】教師發展的五個階段依次是:新手階段、熟練新手階段:勝任階段、業務精干階段和專家階段。因此,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專家型教師。
10.【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成長的三階段論。
【名師詳解】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顯然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階段即為關注情境階段。故本題選B。
11.【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的反思。
【名師詳解】波斯納認為.經驗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并不能對教師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12.【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具體表現在:(1)從教育目的上看: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的社會;而應試教育只追求學生的學習分數的提高以應付眼前的升學。(2)從教育對象上看: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面向全體,重在“普及”,促使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的“通才教育”。從教育內容上看:應試教育完全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教什么,輕“德”、缺“體”、少“美”、砍“勞”,是一種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4)就教育評價而言:素質教育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學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項指標),堅決反對將“升學率”與學校或教師的獎懲掛鉤;應試教育卻只是“一好遮百丑”的“升學率”,直接把升學成績作為評定教育質量的唯一標尺。(5)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試教育施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素質教育則是重視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的教育。
1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師成長的三階段論。
【名師詳解】關注學生階段是教師成長的第三階段,而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
二、材料分析題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素質教育相關知識評析教育現象的能力。
【參考答案】馮老師在處理這次作弊事件時,沒有采用嚴厲批評、追查責任的慣用方法,而是依據學生做了錯事心里不安、知錯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個足以震撼學生心靈的措施——要求每個學生記下湯姆斯·麥考萊的名言并寫出心得體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藏在友好和無拘束的情境中,把教師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使學生把這種教育要求當做自己的意圖提出來并加以執行,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接受著教師的教育,又不感到自己是教育對象。馮老師在處理這起作弊事件時,根據學生當前心理狀態對癥下藥,分寸得當,采取的“寬恕”態度激起了學生的自我譴責、自我教育.這種寬恕產生的道德上的震撼比責罰要強烈得多。馮老師運用教育機智的精當和巧妙,確實令人贊嘆,它既體現了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創新精神,又實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取得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 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龍成鳳,但教師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卻難為了一部分跟不上學習步伐的學生,為此,教師必須注意抓課堂層次教學,關注每位學生,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一、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吃“大鍋飯”,不能“一刀切”
一道中等難度的題讓優等生做,可能得心應手,而讓后進生做,那可能比登天還難。有的教師不去分析原因,而是拿同一把尺子去衡量這兩種差距:“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真是笨,你看看人家多聰明。”失去自尊心的這部分學生面對同學和老師的冷漠,在學習上也就只有聽之任之,跟著感覺走。時間越久,他們的學習意識越淡薄,最后干脆在學習上“洗手不干”了,來一場調皮競賽。
二、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教,設身處地的去想
有些問題在教師或成績較好的學生看來很簡單,但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卻是一個難題。所以,我們要經常幫助、鼓勵后進生,哪怕從最基本的一筆一畫學起,我們也要耐心誠懇地表揚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了解到他們心里想些什么,他們想知道什么,一切為了學生。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
由于各種因素,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即使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學生在受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下,他們的發展水平也不一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發展水平外,還應了解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及其原因,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諸如布置不一樣的作業,要求不一樣的標準等。不能對整個班的學生整齊劃一,拿同一標準去衡量幾十名學生。一個人的手指都長短不一,更何況有思維的人呢?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態度、發展水平、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因材施教,教師的教學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是書本中的作業,成績較好的做哪幾道題,而成績較差的又做哪幾道題,教師要心知肚明,決不能讓學生“吃大鍋飯”,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他們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四、教師要重視個別輔導,在個別輔導中體現“層次”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難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講得太深,成績較差的學生只有“坐飛機”;講得太淺,成績較好的學生又覺得太簡單。因此教師千萬不要忽視了個別輔導。通過個別輔導,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檢查教學效果.總結經驗,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學生能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知識,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講深一點兒,要求嚴一點兒(包括作業質量、知識面、書寫等方面),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督促他們學習,幫助他們理解和了解課堂中及課堂外的一些知識,對什么樣的學生,有什么樣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分出層次。
五、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面學生的發展
有個別教師認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是因為“不聰明”,生來就很笨,所以對這部分學生不聞不問,任由發展,甚至因為學生“不聰明”而受歧視.這是極不正確的,是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因為聰明不是天生具備的.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概念。我們每位教師重在懂得如何引導學生成為一名聰明的孩子,由不聰明逐步發展為聰明。但愿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中會想到每一位學生,在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全面學生的發展,要兩手抓,兩手硬。只有這樣,祖國的花朵在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澆灌下才會開得越來越艷!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