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參考答案 |
11.【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
【名師詳解】小學低年級兒童主要以社會反映作為自己情感體驗的依據,中年級兒宣則主要以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為依據。
12.【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常見的教學日記的形式”。
【名師詳解】常見的教學日記的形式包括提綱式、點評式、專項式和隨筆式等。
1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
【名師詳解】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學生自控能力弱、依賴性強等特點,小學各科教學中經常運用練習法。
14.【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類型”。
【名師詳解】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類型包括:(1)診斷性評價,是在實施教學活動之蒔進行的評價,目的是了解學生對開始的學習內容的“準備程度”,了解學生的興趣、個性背景、才能、知識技能等情況;(2)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評價,是評價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學的效果,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所.存在的問題或缺陷;(3)總結性評價,屬于教學后的評價,一般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在一學期或一學年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對教學效果做出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總結和成績評定,給學生劃分等級,也評定教學方案的有效性。
1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科技活動的內涵”。
【名師詳解】小學科技活動是小學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科技活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以培養小學生實際運用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才能的有計劃的活動。
二、簡答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遷移的種類”。
【參考答案】(1)根據遷移的性質的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積極的促進作用,產生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
(2)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學習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指處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3)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學習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一般遷移也稱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4)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學習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
(5)從遷移的方向來看,可將遷移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逆向遷移是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
【參考答案】(1)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2)注重對教師創造性人格的培養;(3)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4)鼓勵教師身體力行,知行統一;(5)促進科研,發展教師的批判思維;(6)加強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識。
3.【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德育的方法”。
【參考答案】小學德育的方法主要有:(1)說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境體驗法;(4)合作學習法;(5)榜樣示范法;(6)實際鍛煉法;(7)品德評價法;(8)修養指導法;(9)表揚與批評;(10)獎勵與懲罰。
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參考答案】(1)德育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首要工作。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德育工作時要有耐心,結合具體事例,引導他們認識真、假、善、惡、美、丑,讓他們從中感受到心靈美,從而立志做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開展各種積極向上的班級活動,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玩”中學。(3)制定班級的規章制度,規范小學生的言行,培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
(4)抓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5)樹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和良好的班風,以班集體帶動學生個人的發展。(6)建立班級核心力量,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7)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在對待學生方面,要做到公
平公正,賞罰分明,對學生一視同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