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答案與解析 |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一、單項選擇題
1.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 )的發展。
A.教育規律
B.教育價值
C.教育現象
D.教育問題
2.規定著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制度叫( )。
A.學制
B.學校教育
C.正規教育
D.制度化教育
3.我國科舉考試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
A.“六藝”
B.“四書”、“五經”
C.《學記》、《理學》
D.“七藝”
4.“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 )的教育特征。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國
D.古代雅典
5.蘇格拉底在教學中形成的“產婆術”屬于( )。
A.直觀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6.最早提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昆體良
D.蘇格拉底
7.“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爾》
D.《普通教育學》
8.1939年,明確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 )。
A.凱洛夫
B.贊可夫
C.布魯納
D.維果斯基
二、多項選擇題
1.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張包括()。
A.有教無類
B.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C.教學相長
D.兼愛非攻
E.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有()。
A.庫姆斯
B.伊里奇
C.杜威
D.保羅•朗格朗
E.泰勒
三、填空題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___________,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
2.蘇格拉底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二步叫___________,第三步是___________。
3.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___是我國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促進并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說”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5.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_,他于1776年在德國柯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中講授教育學。
四、簡答題
1.簡述教育的概念。
2.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較,出現了哪些變化?
3.簡述《學記》的教育思想。
4.簡述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
五、論述題
1.聯系實際談談赫爾巴特教學理論與杜威教學理論的區別。
2.試述教育的民主化。
3.論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問題的發展。
2.A解析: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培養目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B解析:科舉考試注重儒家經典的考核,這些儒家著作到后來逐漸演化為“四書”、“五經”,“四書”包括《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而“五經”包括《詩》、《書》、《禮》、《易》、《春秋》。因此,答案為B。
4.B解析: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許多文士便設立私學,招收生徒,同時也有傳授天文、數學、醫學等實用知識的文士學校。于是“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5.C解析: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強調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他的這一教學思想符合啟發性原則。
6.B解析:亞里士多德注意到兒童心理發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
7.B解析:《教育漫話》是洛克的作品;《大教學論》是夸關紐斯的作品;《愛彌爾》是盧梭的作品;《普通教育學》是赫爾巴特的作品。所以本題應選B。
8.A解析:1939年,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將馬克思主義與教育學結合起來,主編了《教育學》。
二、多項選擇題
1.ABE解析:“教學相長”是《學記》中的觀點,“兼愛非攻”是墨家的主張。
2.AB解析:庫姆斯等人的陳述非正規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張非學;^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三、填空題
1.社會現象
2.定義助產術
3.私學的發展
4.洛克
5.康德
四、簡答題
1.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即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教育機構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2.①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3.①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主張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失去自信;為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②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
4.夸美紐斯關于“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包括:①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②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③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僅強調宗教教育。
五、論述題
1.赫爾巴特是傳統教學理論的代表:①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主張采用班級授課制進行教學。②強調教材的重要性,主張學生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③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核心、權威和主導的地位。
杜威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學思想和赫爾巴特針鋒相對:①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②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教學的任務不僅在于教給學生科學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并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掌握發現真理、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③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
這兩種教學理論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極端,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應力求整合這兩種教學理論,吸收各自的優點,摒棄二者的缺點,促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發展。
2.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接受到同樣的教育,不同種族、性別,不同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的成員,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教育機會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內容,其內涵包括:①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都可以進學校,使所有的人入學機會平等。②教育過程中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也就是一個國家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物質資源分配、師資力量分配要均等,但這也并不是說上同一所學校就是公平,還要強調因材施教,能夠按照學生的能力給以適當的教育,即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條件使之得到相應的發展。③教育結果的均等,這就意味著對處于社會不利地位的學生予以特別照顧,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但這也并不是說人人都能得到同一類最高學歷,而是能考慮到學生的差別,要給學生最好的出路,這個學生適合于上大學就上大學,那個學生適合于搞手藝就教給其一技之長使其能謀得相應的職業。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權的擴大,如辦學的自主性,根據社會要求設置課程、編寫教材的靈活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等。這主要指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從宏觀上說,是指教育立法、教育決策和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民主化;從微觀上說,是指學校管理的民主化。
3.現代教育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現出一些共同發展趨勢:①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②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④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⑤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相關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