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活動設計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簡答題 |
第 4 頁:答案: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活動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意大利著名的學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兒童之家(Children’s House)。她的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對世界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B【解析】略。
3.A【解析】游戲是幼兒期兒童的主導活動,它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最好形式。
4.B【解析】中班幼兒經過一年的集體生活訓練,對環境已經熟悉,其在生理上又進一步成熟,特別是神經系統進一步發展,因此表現出“活潑好動”的特征。
5.C【解析】幼兒2歲左右是其性別行為初步產生的時期,具體體現在兒童的活動興趣、選擇同伴及社會性發展三個方面。
6.C【解析】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7.B【解析】從幼兒園潛課程的結構及特征來分,幼兒園環境包括物質空間環境、組織制度環境與文化心理環境。
8.D【解析】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
9.B【解析】操作意識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當老師、保育員為幼兒提供材料時,他們能夠主動和材料發生交互作用,在觸、摸、玩耍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探索、有所收獲。
10.D【解析】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教授格萊德勒根據檔案袋的不同功,能,把檔案袋評價分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評價型、課堂型。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發展適宜性課程應該是綜合性的。它應該為兒童提供適宜其所有發展領域不同的需要的課程,從而全面和諧地促進兒童在生理、情緒情感、社會性和認知等方面的發展。
(2)發展適宜性課程建立在教師對兒童充分觀察和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兒童的個別興趣、個別需要和發展水平進行定期觀察、記錄、評估和總結,充分了解每名兒童的長處和弱點,據此為他們提供具備“年齡適宜性”和“個體適宜性”的環境和活動。
(3)發展適宜性課程是一個互動學習的過程。教師應為兒童準備適宜的環境,使兒童通過對環境的積極探索,通過與周圍事物、成人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學習。幼兒的學習實質就是與環境互動的過程。
(4)發展適宜性課程應該是具體的、真實的,與兒童日常生活關聯的。學前期的基本活動是游戲,如果在游戲中能夠經常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物打交道,這對幼兒以后學習數字和文字等抽象符號和觀念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2.【答案要點】
(1)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
(2)發展的定向性。
(3)發展的不平衡性。
3.【答案要點】(1)執行膳食計劃所擬定的食品種類和數量。
(2)注意季節變化,冬季多用高熱量食物,夏季可多用清淡涼爽的食物。
(3)食譜所列的烹調法和食物應適合兒童的消化能力。
(4)品種多樣化,并能促進食欲。
(5)注意觀察兒童接受食物的情況,必要時作調整。
(6)每周更換食譜。
4.【答案要點】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就是研究如何運用教育活動形式開展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主要依據有:
(1)以教育目標為中心(出發點和歸宿)。
(2)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為前提。也就是說,設計出來的活動方案,一定要有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價值。
(3)以實現幼兒園教育計劃任務為宗旨。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