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四、簡答題
41.【答案要點】運用獎勵與處分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公平、正確、合情合理。做到當獎則獎,當罰則罰,獎勵與處分一定要符合實際,實事求是,不主觀片面,不講情面。
(2).發揚民主,獲得群眾支持。獎懲由少數人決定,難免主觀武斷,出現差錯,得不到群眾支持。只有發揚民主,聽取群眾意見,才能使獎懲公平合理,富有教育意義。
(3)注重宣傳與教育。進行獎勵與處分,都是為了教育和提高學生,不只是教育被獎懲者,也是為了使全體學生受到教育。所以要有一定形式與聲勢,在一定范圍內宣布,并通過墻報、廣播、櫥窗等加以宣傳,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42.【答案要點】教育對個體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教育的主導作用歸因為: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引導著個體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4)個體的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部分地受到教育的影響。
43.【答案要點】普通中學德育的要求: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2)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識,養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4)形成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意識和道德觀念。
(5)養成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開放心態和應變能力。
44.【答案要點】知識與智力的相互轉化,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條件:
(1)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只有掌握了規律性的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也只有規律性的知識,才需要理論思維的形式。
(2)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發現,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去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3)重視教學中學生的操作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能力,提供給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4)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45.【答案要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理論有如下要點:
(1)人的全面發展是與人的片面發展相對而言的,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到什么程度,取決于社會條件。
(3)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人的發展受到社會分工的制約。
(4)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高度發展必將對人類提出全面發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5)馬克思預言,人類的全面發展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得以實現。
(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46.【答案要點】個體身心發展的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受到遺傳素質、成熟、環境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發展過程制約著人身心發展的水平和階段。
(3)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4)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綜上所述,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制約著人身心發展的過程,因此,不能否認遺傳素質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遺傳的作用。“生而知之”的天才論,“一兩的遺傳勝于一噸的教育”,都是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它們夸大了遺傳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是錯誤的宿命論觀點。
五、論述題
47.【答案要點】當前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教育理念、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的教師角色轉換,教師必須由課程規范的復制者轉換為新課程的創造者、設計者和評價者,教師由傳統知識的傳授者向新課程條件下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由“單一學科型教師”向“跨學科型”教師轉變;由“知識的搬運工”轉變為“充滿實踐智慧的專業人員”;面對新課程,教師將一切從“新”開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課程,重新認識學生,重新設計教學。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教師的情感和人格特點越豐富,對教育教學的激勵作用越大。師生關系是教育中的基本關系之一,其和諧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現實績效。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方向轉變,師生關系成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關系。
(2)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具有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教師素質,是素質教育乃至新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水平,直接關系教育和課程改革成敗。因此,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具體表現為一個完善合理的素質結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高尚優良的人格,不斷完善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的能力結構。
(3)教師的能力發展。新課程背景下不但要求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呼喚教師的新能力,如:強化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發展教師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培養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培養課程整合能力;發展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技能。
(4)教師的自我意識與人際關系。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師和諧、合作的人際關系對確保新課程的有效實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迫切需要做到的:建立良好的競爭與合作機制,將教師人際關系引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加強交流與溝通,倡導團隊精神,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氛圍;幫助教師掃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教師人際交往能力;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和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教師還必須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終身學習,為適應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要求,教師必須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