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單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5 頁:答案: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學習與教學的三種過程是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2.B 【解析】烏申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教育家,在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一書,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絲的奠基人”。
3.D 【解析】11924年,我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作者是廖世承。
4.A 【解析】技能可以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動作是由外顯的機體運動來實現的,其動作對象是物質性的客體;心智技能的動作通常是借助 于內在的智力操作來實現的,其動作對象為事物的信息。因此通過學習而形 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為操作技能。
5.D 【解析】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是比較穩定的。
6.C 【解析】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在教學結束時獲得的學習結果包括知識、情感和行為方面。
7.A 【解析】如果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盡快掌握包含高度有結構的知識和技能,那么宜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策略。因為這樣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8.C 【解析】在教學程序中,教學事項就是由教師安排的程序性事項。
9.A 【解析】雖然與松散群體相比,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10.A 【解析】競爭是一種激發自我提高的動機形式,能使集體的生活變得富有生氣,避免或減輕學生對日常作業的單調感,增強他們學習的樂趣,同時能激發個人的努力和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個人樹立的標準和志向,以縮小能力與成績之間的差距。
11.B 【解析】課堂管理對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教學目標達到和維持內部良好的環境吸引學生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學任務的作用。
12.D 【解析】集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在個體的社會化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形成集體,群體成員就會在集體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約束下統一行動。
13.A 【解析】課堂氣氛會形成群體壓力,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它會使許多學生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促使他們按照課堂氣氛的要求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導致學生間發生連鎖性感染。
14.A 【解析】研究表明,距離的遠近、交往的頻率、態度的相似性、個性的互 補 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響人際吸引或排斥的主要因素。
15.B 【解析】課堂常規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課堂行為規范。
二、多項選擇題
16.ACD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學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分勾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關注學生階段。
17.BCD 【解析】教育心理研究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8.ABCD 【解析】測量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自我報告法、直接觀察法、測驗法、教師或同伴的評定法。
19.ABCD 【解析】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有成熟、練習和經驗、社會性經驗和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功能。
20.ABCD 【解析】宏觀教學系統中的主要變量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師特點和學生特點等。
21.AC 【解析】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調查法。
22.ACD 【解析】桑代克主張的三個學習律是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
23.AB 【解析】根據需要的不同性質,動機可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由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叫內在動機,由外界的要求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動機叫外在動機。
24.ABD 【解析】人際排斥的特征表現為認知失調、情感沖突和行為對抗。
25.ABCD 【解析】布魯巴奇等在1984年提出的四種反恩方法包括詳細描述、行動研究、反思日記和交流討論。
三、填空題
26.個別差異及其原因 27.斯金納 28.意識 29.誘因
30.成敗經驗 31.從眾 32.正遷移 33.思維定勢
34.教學評價 35.元認知策略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