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點擊查看:201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試題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 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動
C.學校的競賽活動
D.共同的奮斗目標
2.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是靈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隨意性
C.規范性
D.強制性
3.英語教師提倡同學們早晨起來記憶單詞,這種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擾是(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雙重抑制
D.多重抑制
4.在中學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師引導中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讀書指導法
D.演示法和實驗法
5.教學過程的結構指的是教學進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內容
C.基本途徑
D.基本階段
6.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桌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這種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讀書法
C.文獻法
D.行動研究法
7.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攝干擾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倒攝干擾
B.提出學習過程應始終以人為本,必須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學習觀是由( )提出的。
A.羅杰斯
B.布魯納
C.班杜拉
D.斯金納
9.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0.嬰兒打過幾次針,看見白衣人就會有躲避或啼哭的反應,這是一種( )。
A.非條件反射
B.無條件反射
C.條件反射
D.生來的反射
11.“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辦教育,注重培養合格的公民”所體現的教育目的論是( )。
A.個人本位論
B.宗教本位論
C. 社會本位論
D.興趣本位論
12.下列屬于內部學習動機的是( )。
A.為了與外國人溝通學習英語
B.喜歡聽地道的英語
C.為了通過考試學習英語
D.為了將來有理想的工作學習英語
13.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標是( )。
A.教師促成的紀律
B.集體促成的紀律
C.任務促成的紀律
D.自我促成的紀律
14.當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時,此教師處于成長過程中的( )階段。
A.關注發展
B.關注學生
C.關注情境
D.關注生存
15.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的第三個階段是( )。
A.認知階段
B.聯結階段
C.評價階段
D.自動化階段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