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2.C 【解析】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觀念,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
3.C 【解析】沖動型認知風格傾向于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因此容易給學習帶來不利影響。
4.B 【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5.B 【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6.D 【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D項屬于學習中的模仿學習。
7.A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8.C 【解析】兒童(2~12歲)道德性發展與智力成正相關,并有階段性。這些階段是:(1)自我中心階段(2~5歲);(2)權威階段(6~8歲);(3)可逆階段(8~10歲);(4)公正階段(11~12歲)。
9.D 【解析】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10.A 【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B 【解析】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訂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12.B 【解析】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并及時修正、調節認知策略。題干所述屬于元認知策略中的調節策略。
13.C 【解析】根據柯爾伯格的觀點,道德推理的最高階段是良心或原則取向階段。
14.A 【解析】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
15.C 【解析】知識指對所學材料的記憶,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概念和原理的回憶,其所要求的心理過程是記憶。這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16.A 【解析】行為塑造法是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17.A 【解析】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18.C 【解析】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進行的,而用繩子打結不需要進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問題解決。
19.D 【解析】內部動機是由內部心理因素轉化而成,近景、遠景是由學習動機與學 習活動的關系及其作用來劃分的。
20.C 【解析】愛勞動是一種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在家養成了,而后在學校中表現出來,這是行為規范的遷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