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及答案(4)第5頁由教師資格考試欄目提供,查找更多2014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4)第5頁請訪問jiaoshi.exam8.com"> 試題及答案(4)第5頁,考試吧" />
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二、辨析題(答案要點)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1)注入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從主觀出發,把學生看成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向學生灌注知識,無視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式則是指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方法。(2)如果一位教師能夠用啟發式的思想去使用講授法,那么題干的結論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單純地說某一種方法是注入式還是啟發式的,這取決于教師是怎么使用這種方法的。
2.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廣義的教育,指增進人的知識與技能、發展人的智力與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廣義的教育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或系統的。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知覺的理解性與人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密切關系。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覺也就越完整、精確。
4.這種銳法是不正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外到內的轉化過程,是社會規范的接受和內化,大致經歷三個階段。依從即表面上接受規范,按照規范的要求來行動,但對規范的必要性或根據缺乏認識,甚至有抵觸情緒。它是規范內化的初級階段,是品德建立的開端。認同即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規范,并試圖與之保持一致。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社會規范及其價值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此時,穩定的品德形成。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知識;(2)社會;(3)學生;(4)科學和教育的發展;(5)政治、文化與哲學。
2.(1)教學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2)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重過程甚于重結論;
(4)教學更為關注人而不只是學科。
3.(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5)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除上述所介紹的各種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等方法對于品德的形成和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
4.(1)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正確反映一定的環境的影響,善于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對引起情緒的刺激做出適當強度的反應;
(3)有良好情緒的學生應該具備情緒反應的轉移能力;
(4)良好的情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