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答案解析】德育目標是總體規格要求,具體的德育內容是德育目標的細化。
2.B【答案解析】《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
3.D【答案解析】見大綱對西方文藝復興后教育的介紹。
4.B【答案解析】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時代推動教育邁向網絡時代。
5.A【答案解析】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主要包括身體和精神。
6.C【答案解析】這是朱熹的話,包含有學習的范圍和進程的意思。
7.B【答案解析】教學活動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智育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其他各項的基本途徑。
8.C【答案解析】教師備課、上課,必須熟練地掌握教科書的全部內容。
9.C【答案解析】沒有社會活動和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也就沒有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10.B【答案解析】人類社會進人20世紀以后,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必須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義務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1.B【答案解析】在階級社會,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12.B【答案解析】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所表現出來的善是教育的結果,所以是外鑠論的代表。
13.C【答案解析】在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各種特征都處于變化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14.D【答案解析】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15.C【答案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16.A【答案解析】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準備,教學是從備課開始的。
17.C【答案解析】德育目標不僅決定德育內容、形式和方法,還制約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18.D【答案解析】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引起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變革,與此相適應,教育結構也將隨之發生新變化。
19.B【答案解析】體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教育必須遵循這個規律。
20.D【答案解析】創新精神和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分水嶺”。
相關推薦: